
“三教”大爺張達明在查證件(6月8日攝)。新華社記者 張建攝
身教言傳,溫暖記憶
“大爺,我們要畢業了,合個影吧。”不知不覺間,大爺送走了一茬又一茬學生。臨別時,學生們總要穿上學士服、戴上學士帽,跟大爺合個影。“我想,多年后翻起相冊,大爺肯定是我們最溫暖的一個回憶。”一位女生感慨,大爺的開朗樂觀、待人親和是一生都要學習的好品質。
大爺當過兵,還曾有過當將軍的夢想。上世紀70年代時,還曾在吉林省九臺市一家木器廠任廠長。
在500多人的廠里,大爺的威望很高。往門口一站沒人敢遲到。
“跟學生也好,對工人也好,蠻橫沒啥用。有事情講事情唄。我就是以身作則。有遲到的,我不說他。我就往門口一站,他就不敢遲到了。”
上世紀90年代,廠子關停并轉,大爺下崗了。但那時剛40多歲的大爺很快適應了新環境,開過理發店,做過木匠,還在建筑工地上打過工。
“那有啥失落感呢,沒有。時代不同了,你的思想就得轉變。”大爺說。
現在,大爺看門每月只有1000余元的收入,但卻過得樂樂呵呵,很是知足。而且時不時還要請學生吃頓飯。“呵,我請學生吃的都是粗茶淡飯,常在家里吃的,沒多少錢的。”
讀研一的楊伯涵總是讓大爺理發:大爺剪得好還干凈。每次理發時,還要逗你開心的笑:“看!大爺給你理得漂亮的,讓女孩子一看,哈,看上了。但是一個就行了,千萬別整多嘍!”
“出去學習,談戀愛很正常,這事大爺要開門。”王坤龍一說起大爺的這條語錄,就樂得不行:“將來多少年后,我肯定記得這話。”
前些日子,吉大獎勵干得出色的大爺,發給他1000元獎金。大爺卻和老伴一商量,捐給了兩個困難學生,一人500元。

吉林大學“逸夫”大爺張傳振在展示自己在網上走紅的詩句(6月8日攝)。新華社記者 張建 攝
來源:人民日報 編輯:鄧京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