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針對網絡暴力,各國都采取了一些措施。韓國規定,日訪問量超過20萬人次的網絡媒體和30萬人次的門戶網站、視頻網站,要實行“限制性本人確認制”,網友進行網上留言時,必須先通過身份證確認是本人。日本規定網上被誣陷攻擊者,可以根據法律控告對方名譽損害,還可要求經濟賠償。
韋慶旺認為,在我國,用規章法律的方式來約束網絡暴力,目前還不太成熟。網絡有個人身份認同的作用,比如“犀利哥”為什么一下子就受到這么多的關注?就是因為一些大學生認為自己其實跟“犀利哥”一樣,一無所有。網絡作為群體表達訴求的平臺,如果被直接限制,可能會產生反作用。
他同時強調,對于民眾使用正確的解壓方式,媒體起著重要的引導作用,“如果媒體總是關注‘罵’,人們也會只關注謾罵之聲,理性、平和的觀點就會被淹沒?!?/p>
來源:中國青年報 編輯:于姝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