沸沸揚揚的短道速滑隊“內訌門”事件,終于有了一個說法:打架主角之一王濛被開除國家隊,冬季運動管理中心被通報批評……
這個處理,似乎給了全國人民一個交代,體現了體育總局鐵腕治軍、嚴格管理的決心,王濛也為自己的行為付出了慘重代價。
正值頂峰狀態、獲得過4枚冬奧會冠軍金牌的王濛這樣退出了國家隊,讓人既惋惜,更深思。就像主教練李琰說的:“一年以來,我們從獲得奧運金牌、大滿貫的隊伍到如今成了反面典型,這是值得深思的?!睘楹芜@樣一個叱咤風云的金牌選手,居然這樣快就備受指責?為何短道速滑隊這支“金牌之師”,短短一年時間從頂峰滑向反面典型,成了“高山速降隊”?
2010年溫哥華冬奧會上短道速滑隊包攬女子四枚金牌,成為第一個囊括女子短道速滑全部4枚金牌的隊伍,身披國旗的榮耀和帶給國人的喜悅還沒有散去,這支“金牌之師”就成了“多事之師”,屢屢爆出負面新聞,讓國人瞠目結舌。先是“麗江沖突事件”,夏訓不了了之;移師青島,又爆出更為激烈的“打架事件”。王濛因飲酒晚歸同領隊王春露發生激烈沖突,其他隊員、助教也有參與;王濛對酒店設施進行打砸、繼而在深夜對小隊員罰站……如此囂張的行徑,不但在我國運動隊沒有先例,在國際上也不多見。
這次的矛盾應該說是“唯金牌論”弊端的總爆發。頻發的沖突,暴露出“金牌之師”在德育教育、運動員自律、運動隊管理水平上,在隊伍的形象品牌意識、文化底蘊建設上,都非常欠缺。這些先天不足,在金牌至上的導向下,被長期忽視,并在輝煌的成績下被掩蓋了起來。
水總是從木桶最短的一塊板子流出。運動員修養不足、文化素質欠缺、心態失衡是頻繁沖突的內因。在目前的運動員培育體制下,成績是第一位的,也可以說是唯一的。在這個導向下,不少運動員,不注重個人素質修養提升,教練也不注重運動員的文化教育。導致有的運動員產生“暴發戶心態”。一旦拿了金牌,便不知自己是誰,“老子天下第一”,凌駕于法律、紀律和組織之上。
此外,粗暴而羸弱的管理,加速了矛盾的爆發。目前80后、90后是運動員主體,個性鮮明、甚至張揚的運動員越來越多,他們主張個人空間,渴望被尊重和認可,這對管理者的管理水平提出了更高要求。傳統的“家長式”、“灌輸式”的管理、訓練方法亟待改進。這次的短道速滑隊內訌和今年6月國青男籃“兵諫”都說明,這個新課題,需要盡早拿出答案。
短道速滑隊這支明星隊伍的墜落,是個案,但具有很強的警示意義。但愿體育總局能真正讓全國體育界引以為戒,避免下一個王濛式的悲劇出現。
來源:人民網 編輯:于姝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