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老牛的網店,生意還不錯。
核心閱讀
清初三開間花廳,120萬元;清代寧波五開間大廳,98萬元;奇石假山園林石景觀石,12000元……大到整幢古民居,小到雕花等散件,古建筑被明碼標價。一個名叫“老牛古建”的網店,賣的竟然是浙贛皖一帶的明清古建筑。而這種現象,近年來并不鮮見
老牛的網店只是古民居買賣市場的“冰山一角”。近年來,不少文物收藏者或者商人在浙贛皖一帶四處尋找民國以前的古民居,一旦發現有價值的房子就買下來,整體拆遷至異地,或存放于倉庫,或進行重建。很多古民居“背井離鄉”,散落各地。
【現狀】
一幢古民居開價十幾萬元到幾百萬元不等
“農村里很多老房子做工精致,雕花、牛角都漂亮得不得了,卻被損壞得不成樣子。那些工藝現在根本不可能再做出來了,真可惜啊!”老牛這兩年放棄本職工作,全心經營古建生意。從去年開店至今,光是古民居,他就出手了三幢,散件就更多了。
按老牛的標準,收購的古民居不是當地的文物保護單位,但一定在工藝、材料或結構上有特別之處,具有一定的歷史價值。一幢古民居價格在十幾萬元到幾百萬元不等。
今年,老?;?8萬元從寧波梅墟買了一幢240平方米的清末老房子,房屋結構完好。他將房子的梁柱、門窗等拆下來,在寧海老家進行了重建?!巴獗肀3止派畔?,室內進行現代化裝修,住起來比城里的房子舒服!”
據了解,像老牛這樣收藏古民居的買家不在少數,但也有不少商人看中的是古民居的商業價值。
在浙江東陽橫店影視城內有一個占地900畝的“明清民居博覽城”,有120座明清古建筑,幾乎是中國最大的古民居集散地。據影視城負責人介紹,從2001年開始,他們對浙贛皖的偏遠山村進行了“地毯式搜索”。遷移來的徽派老宅、石橋牌坊等被安頓起來,用于旅游、展覽和影視拍攝。
將古民居集中重建,設立成旅游景點的做法還真不少:義烏南江畔的“民俗文化村”、上海寶山區羅店鎮的“衛斯嘉生態休閑園”……
也有很多商人將古民居當作提升文化氣息的裝飾品。“房地產公司買下老房子,建在別墅區,以會所的形式進行商業運營。帶有古韻的古民居還能提升樓盤的檔次?!崩吓Uf最近來找他買古民居的客戶,有很多是房地產商。
在浙江,古民居的買賣之風以金華、衢州一帶最為盛行。據衢州龍游博物館雷館長介紹,這一帶早些年交通不發達,很多古民居得以保留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