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顧
大部分鎧甲用后被當廢品賣
近日再爆一則“猛料”:去年,上海恒源祥博物館收到一項特殊的捐贈——拆了10件乾隆年間御林軍鎧甲做成的“絲綿被”。這條消息引出上世紀一段令人吃驚的歷史:1973年,故宮為改善員工福利,將3000套清乾隆年間的御林軍鎧甲以每套5角的價格賣給員工,并規定員工購買后一定要拆開鎧甲取出其中絲綿。
據曹靜樓回憶,這些鎧甲非常堅固。有員工從城樓往下用力拋也不會破碎。曹靜樓記得,當時每位員工都買了,全部做成絲綿被或絲綿衣,但大部分員工文物保護意識不強,使用一段時間后,作為舊貨又賣給了廢品收購站。
曹靜樓介紹,“文革”中,故宮博物院的專家、學者紛紛被下放、改造和靠邊,掌控大權的“革委會”文物保護意識淡薄,一些文物因此遭到毀壞,3000套乾隆御林軍鎧甲便是其中一項。
據了解,當年守衛紫禁城皇宮的御林軍有2萬之多,所以“盔甲”也有2萬套,除1973年賣給故宮員工3000套外,另有1000套劃撥八一電影制片廠。
1976年“文革”結束以后,國家的文物管理走上正軌,余下的16000套“盔甲”仍由故宮保管。這種鎧甲如今可以在中國軍事博物館的陳列中看到。
新聞延伸
故宮3個月來“疑團”已有十余個
從今年5月8日發生的失竊案開始,帶有神秘色彩的故宮進入公眾視線,人們紛紛驚奇,能進入保衛森嚴的故宮行竊的究竟是哪路“江洋大盜”?結果令人大跌眼鏡,此人與“大盜”毫不沾邊,僅僅是個“小毛賊”。故宮的安保措施至此受到嘲笑。似乎是“屋漏偏逢連陰雨”,緊接著建福宮變商業會館、“撼”“捍”錯別字、打碎宋代哥窯青釉葵瓣口盤等一系列事件更是將故宮推上風口浪尖。
近日,關于故宮的爆料仍在繼續:最初將宋代哥窯損壞事件捅上網絡的網友稱,故宮近年來還損壞了另外4件珍貴文物,有內部人士稱清宮舊藏木質屏風修復時遭水浸泡、故宮私自拍賣5件宋代書札、乾隆花園三友軒木窗花被拆卸送展美國疑有損壞、2004年武英殿修繕彩繪全靠農民工、2009年故宮花十萬封口導游與警衛私分門票錢丑聞……盡管這些事件都因爆料者缺乏進一步證據或故宮方面的否認而無法證實,但人們對故宮的正面印象持續走低。有人說,這些爆料一件接一件,都從神秘的“內部人士”處流出,很可能源于故宮內部權力斗爭。而這些可證實或不可證實的故宮疑團,在短短3個月內竟已達到十余個。據《新聞晨報》
最新消息
“木質屏風受損”解釋內外有別
針對媒體報道的“清宮舊藏木質屏風被水浸泡”一事,故宮博物院曾做出解釋,稱媒體報道不實,所謂的文物被水泡壞,其實是在進行正常的修復和除塵。11日此事再起波瀾,最先披露此事的財新網刊發報道,稱故宮博物院對于此事的解釋內外有別。他們對外稱是“修復除塵”,對內則稱是“水管破裂”導致噴出的水洇濕屏風。
8月9日,財新網刊發題為《故宮又有重要文物被損壞》的報道,由故宮宮廷部負責保管的清宮舊藏木質屏風,在文保科技部進行修復時被水浸泡。當天,故宮博物院相關部門負責人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故宮方面已對此事進行了核實,上述文物沒有損壞,所謂的文物被水泡壞,其實是在進行正常的修復和除塵。
11日上午,財新網刊發文章援引知情人士的話說,8月9日下午,故宮博物院緊急召集副處級以上干部開會,院長鄭欣淼在會議的最后,重點提及屏風受損一事。鄭欣淼解釋說,今年6月,這件屏風由宮廷部送到文??萍疾啃蘅槨?月25日晚,文??萍疾克芷屏?,噴出的水打濕了覆蓋屏風的棉墊子,繼而滲透棉墊洇濕屏風。次日上午,文??萍疾堪l現出事后,對屏風進行了陰干處理。鄭欣淼在會上表示,屏風被泡后外形看不出變化,文??萍疾空J為,文物沒有受損。這個解釋與故宮博物院此前對外界的解釋大相徑庭。
11日,記者向故宮博物院內部人士求證此事,得到的說法是屏風被泡并非“修復除塵”,而是因水管破裂導致的意外事故。不過該內部人士稱,在會上就屏風被泡事件進行解釋的并非院長鄭欣淼,而是另一名參會官員。
來源:京華時報 編輯:馬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