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漫畫:大連高爾夫球場用飲用水澆草,周圍村民無水做飯
違規審批愈演愈烈
禁令之下,與人爭水爭地的高爾夫球場緣何依然能夠大規模投入建設?
一位業內人士告訴記者,高爾夫球場的建設需要國家發改委等部門審批,而大部分未經審批的球場基本上是以偷換概念的形式,由地方審批的。因此,違規建設的高爾夫球場要么借體育項目用地、生態園和綠地項目建設之名通過了立項審批,要么采取“以租代征”的方式規避土地監管政策,獲得土地使用權開工建設。
7月29日,國土資源部通報了今年上半年12336國土資源違法違規線索和信訪受理情況。統計顯示,今年上半年,土地違法違規情況突出,舉報和信訪的比例較高,且違法占地現象所占比例居高不下,其中僅涉及違法占地、違規建設高爾夫球場的違法違規線索就達34個,比去年同期上升31%。
各地高爾夫球場建設為何高燒不退,愈演愈烈?各地為何有如此大的動力,不惜以偷換概念的形式建設高爾夫球場?
中國人民大學公共管理學院副院長、土地規劃研究中心主任嚴金明認為:“這主要是認識問題和利益驅動問題。”一些地方政府將高爾夫球場看作是拉動經濟的好項目。從立項開始,開發商和當地一些部門就以各種名義掩人耳目,而建設過程中對農田、林地的侵占,相關執法部門則視而不見。
無論如何巧立名目、偷換概念,高爾夫球場作為大型建設項目,建成之后是藏不住的。即使繞得過事先審批,也繞不過事后監管。可它為什么就能如此明目張膽大建快上?
對此,中國人民大學社會學教授周孝正指出,高爾夫項目違規建設主要有兩個原因,首先,違規成本太低,事前審查、事后監管環節都非常薄弱。其二,由于開發商立項有利益、監管部門監管有難度、地方政府發展經濟有動力,因此一些地方部門對高爾夫球場青睞有加,認為對抬高土地價格、吸引外來投資、提升品位形象、繁榮地方經濟等益處多多,因此對高爾夫違規建設睜一只眼閉一只眼,使得有關球場建設和土地管理的一系列法規政策形同虛設。
各部委聯合清理整治
據了解,在美、日、韓等國家,高爾夫是作為一項大眾化的體育休閑運動加以推廣和普及的。美國公眾球場的比例高達八成,但其選址都有嚴格要求,譬如將荒地、灘涂、山坳、垃圾填埋場等一些不宜耕作的土地變廢為寶,以提升地塊價值。
而在我國,占用了大量資源的高爾夫球場已經對生態環境帶來巨大影響。周孝正指出,對環境的破壞,對生態的侵害已成為高爾夫運動的困境。同時,如果禁令之下,我們依然不能阻止高爾夫球場的瘋狂生長,遭到損害的將絕不僅僅是生態與環境,更有政策的嚴肅性與政府的公信力。
國務院常務會議日前特別強調嚴格依法依規管地用地,堅決防止違法違規用地反彈,要求發展改革、國土資源等部門抓緊清理整改高爾夫球場,嚴肅查處違法占地、違規建設高爾夫球場。國家發改委、監察部、國土部、環保部等十一部委聯合下發了《關于開展全國高爾夫球場綜合清理整治工作的通知》,要求各地開展高爾夫球場綜合清理整治工作,由國家發改委牽頭,包括國土部、住建部在內的相關部委也已在全國范圍內對違法高爾夫球場展開調查。
來源:光明日報 編輯:許銀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