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V”不等于信息真實
在今年的中國微博大事記上,關于“微博實名認證”的頭號烏龍事件,無疑是子虛烏有的“中國紅十字會商業總經理”郭美美。
微博加“V”認證,是微博運營商對用戶身份真實性認證的方式。用浙江大學傳媒與國際文化學院教授吳飛的話說,微博認證相當于實名制。需要明確的是,運營商用加“V”等標志保證的,僅僅是用戶的真實身份,而并不能保證用戶發布信息的真實性。
由于微博的加“V”功能在虛擬信息平臺上引入了現實身份,從而部分地將信息接收者對現實中信息提供者甚至是對傳統媒介的信任引入微博。因此,在微博發布的形形色色的信息中,加“V”用戶發布的信息,其轉發量往往是普通網友的成千上萬倍,一條未經證實的消息,經過數位加“V”用戶的轉發后,其擴散量會以幾何級數驟增。
但這種信任也會使微博信息接收者對加“V”用戶制造或轉發的信息先信任、再論證,或者干脆等謠言被澄清后才放棄信任,而不是先懷疑信息真假。比如,去年沸沸揚揚的金庸“被去世”事件中,某新聞周刊認證的官方微博因編輯的失誤,使得“金庸去世”這條假新聞在網上被迅速傳播,對當事人金庸先生造成了巨大的負面影響。
武漢大學信息管理學院教授沈陽認為,微博的認證系統和傳播過程中的名人效應,降低了接收者對虛假信息的警惕心理,增強了接收者的主動傳播心理,使得傳言能夠在短時間內快速從一個社交網絡傳播到另一個社交網絡。一些未經證實的敏感言論傳播速度更為驚人,甚至產生了煽動網絡輿論的效果。
有網友稱:“寧可相信認證用戶的一句流言,也不相信普通用戶的一萬句真話。”可以說,實名認證體系已被網友看作保障信息真實性的重要方式和公信力的來源。
目前各大微博運營商均提供了個人認證和機構認證。針對個人認證,某大型門戶網站微博規定:“微博使用實名;確保提供準確詳實的身份說明介紹;確保提供確切可驗證的即時聯系方式,如郵箱、單位和個人電話;提供身份及工作證明的掃描件,證明系本人申請。”
然而,在互聯網上搜索“微博營銷”等相關字樣,可看到“微博加‘V’認證”、“進名人堂”等網店賣家比比皆是。在淘寶上搜索“微博認證”,顯示有84個相關產品。一位名為“熙寧105421”開設的店鋪中,赫然寫著“個人快速通過微博認證,100%官方授權。”該店主發帖稱,通過內部編輯的官方授權認證,用戶無需身份證,可自定義認證信息說明。
另一位名為“亞歷山大帝888”開設的店鋪,顯示已有22名用戶以700元的價格購買新浪微博的認證。“日系貞子姬”等用戶評價道:“賣家的服務太給力了,能力很強,很守信用。”
據了解,“鼓勵”身邊的親朋好友微博加“V”,已成為微博推廣人員的一項任務,完不成任務就會受到批評或懲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