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非希望工程”秘書長盧星宇動了誰的奶酪?

世上的事總有許多機緣巧合,16日北京關停多所民工子弟學校,這竟導致年僅24歲的中非希望工程執行主席兼秘書長盧星宇一夜走紅。因為6月份有媒體報道,“中非希望工程”將在10年內為非洲捐建1000所希望小學,耗資約為20億元人民幣。
有網友感慨,國家連保障民工子弟的義務教育都做不到,竟拿出這么多錢去援助非洲,這不是現代版的“寧與友邦,不與家奴”嗎?相關信息還顯示,盧星宇畢業于美國加州州立大學,系世界杰出華商協會執行主席盧俊卿之女,這讓網友引發聯想,稱其為“郭美美二代”,盧星宇的微博也遭到不少網友的質疑和謾罵。
可是,“中非希望工程”真的動了國人的奶酪嗎?據其官網介紹,“中非希望工程”由“中非希望工程基金會”負責,這是一個民間向中國青基會捐資設立的專項公益基金,無須財政撥款,既如此,政府和他人就應尊重捐款人的自由;另外,既然是專項基金,自然是專款專用,不必由公眾決定其支出次序。
盧星宇擔任執行主席,也并未違反相關規定。就公益基金會的管理而言,只要任職人員能取得捐款人的信任就行,對于多由世界杰出華商協會成員捐資的中非希望工程基金會,由其子女任職并不會過于削弱其公信力,而讓這些“富二代”變成“仁二代”,對社會又有什么害處呢?比爾·蓋茨的基金會還由其老爸專職打理呢。至于“捐贈資金的10%會作為管理費”,也并不為過。畢竟,它和紅十字會那樣的官辦慈善不同,是得不到財政撥款的。
真正值得公眾關注的,是公益基金會的賬目公開透明,這也是基金會的公信所系。在國外,一些富人為了避稅,便將錢從左手轉到右手,捐給自己所能控制的基金會,一些打著公益旗號的基金會成為富人的洗錢工具。在中國,由于目前只有捐給紅十字會或慈善總會才能獲得免稅證明,這一不合理的制度恰恰堵住了民間基金會成為避稅工具的漏洞,但這一制度遲早會改變的。我在“中非希望工程”的官網上,沒看到關于其支出的任何賬目,估計這也是該工程被公眾誤解的一個原因。
網友的“耙糞”熱情值得贊賞,但也要當心矛頭指錯對象,傷害民間人士從事公益的熱情。公眾對“中非希望工程”的批評應指向其資金使用的不透明,而不應是項目本身或盧星宇本人,另外要借此推動所有公益基金會的賬目公開。那些謾罵盧星宇的網友,請不要拿輿論監督的借口為個人素質背書,如果誤傷了別人要學會道歉。而“中非希望工程”和盧星宇日后要想避免被公眾誤解所帶來的委屈,還是盡快公開該工程的詳細賬目吧,這比一萬句的解釋和保證都管用。
來源:成都晚報 編輯:馬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