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夜打拼加班掙錢
鄭書明并不富裕。十幾年來,他一個月的工資只有1000元左右,僅靠這些遠(yuǎn)不能解決孩子們的吃住問題。
為了多賺錢,鄭書明拼命加班,除了在水泥廠做過磅的工作外,還利用晚上到周圍的煤礦修秤,“一年下來能賺個1萬多塊呢!”有時結(jié)賬,煤礦的老板還會多給他二三十元,“大家知道我是給孩子們掙錢,都樂意多出點(diǎn)”。
山高路險,從水泥廠到修秤的地方,近的要走一兩個小時,遠(yuǎn)的得五六個小時。鄭書明下班后往往顧不上吃飯,就趕往修秤的煤礦,修好后再徒步返回。有時回到家已近天明,只能睡兩個小時。別人問,你怎么有那么多精力?他輕描淡寫地笑著回答:“習(xí)慣了。”
一次,鄭書明修好磅秤回家已是晚上10點(diǎn)多鐘,走到一處羊腸小道時,幾塊石頭突然從山上滾落下來,最近的一塊離他不到1米。他回憶說,當(dāng)時真擔(dān)心會被山石擊中,掉進(jìn)下面的溪溝。所幸只是虛驚一場,孩子們聽說后,勸他不要再去那么遠(yuǎn)的地方修秤了,可一個月后,執(zhí)拗的鄭書明又重新上路了。
這些年,除了企業(yè)改制得到的3萬元“巨款”外,鄭書明的收入來源又多了一項(xiàng),就是獎金。全國“五一”勞動獎?wù)隆⒅貞c市勞動模范、重慶市優(yōu)秀共產(chǎn)黨員……鄭書明把30多項(xiàng)表彰的證書、獎?wù)碌孺i到木箱里,把全部獎金都用在了孩子們身上。
去年10月,鄭書明被評為黔江建區(qū)十周年“百名功臣”之一,得到一張價值690元的明星演唱會貴賓票。鄭書明心想:“就兩個小時坐在那兒,聽完就沒了,還不如換成錢。”他把票賣了200塊錢,“差不多夠一個孩子吃一個月了”。
他的心里只有孩子
不抽煙,不喝酒,不下館子,不買好衣服,鄭書明總是能省則省。他對生活的要求很低,“只要能吃得飽、穿得暖、房子不漏雨,生活就足夠了”。現(xiàn)在他的宿舍里,還是只有兩張簡易的木板床,一套破舊的沙發(fā)、兩個木箱,電燈還是懸在空中要拉繩開關(guān)的那種。鄭書明大致算了一下,這些年花在孩子們身上的錢總共有二三十萬元,“要是在村里蓋一個氣派的小樓足夠了,但我不需要那些”。
曾受過鄭書明3年資助的羅雪蓮回憶道,由于日夜操勞,鄭書明呆在家里的時間并不多,平時基本上是買好了米、菜、油、鹽等放在家里,由孩子們自己做飯。“每逢周末時,鄭伯伯總會買上一大堆菜和肉給我們吃,但他自己卻不怎么吃肉,他總愛說‘我不喜歡吃肉,你們還在長身體,要多吃些’。”
放點(diǎn)油,放點(diǎn)鹽,炒個白菜,就是鄭書明最常吃的菜。經(jīng)濟(jì)最緊張時,鄭書明曾連吃了兩個月紅薯和辣椒,到最后落下胃病,現(xiàn)在也未能根治。這些年生病了,鄭書明從不去大醫(yī)院看,只是在村衛(wèi)生室開藥打針,“一針不管用再打一針就好了”。
如今,鄭書明幫助過的孩子很多都走出了大山,告別了貧困。有些逢年過節(jié)時會回來看看鄭書明,有些則像斷了線的風(fēng)箏失去了聯(lián)系。對此,鄭書明看得很淡:“只要他們有出息,能對社會有貢獻(xiàn),就足夠了。”
“人家白求恩一個外國人都到中國來,幫助我們,我們中國人更應(yīng)該想著怎么幫助自己。”這是羅雪蓮印象里鄭伯伯最常說的一句話。“他的心里只有我們。”羅雪蓮說,以后工作掙錢了,會多做善事。
這些年,鄭書明年紀(jì)大了,再也沒法像年輕時那么夜以繼日地干活掙錢了。隨著國家對貧困家庭學(xué)生的扶持力度越來越大,找鄭書明幫助的孩子已經(jīng)不多了,不過,他眼下仍在資助一名官渡初中的孩子,每月給他交300元生活費(fèi)、100元左右的零花錢。
鄭書明說,只要身邊還有貧困學(xué)生,不管是誰家的、歸什么部門管,都會在自己的能力范圍內(nèi)幫助他們,“多一些關(guān)愛不更好么?”
記者手記
“自愧不如”以后……
見到鄭書明,很多人會豎起大拇指感慨道:“哎呀,自愧不如。”含義大致有兩方面,一是真心敬佩,二是表示自己很難做到。
鄭書明心中毫無一己私利,竭盡所能幫助素不相識的貧困學(xué)生,當(dāng)然值得敬佩。敬佩之余,我們是否該朝他看齊?
領(lǐng)到明星演唱會的貴賓票,鄭書明把它賣掉換成錢給孩子們花;買來肉招待孩子們,鄭書明卻只吃白菜。放到我們自己身上,能做到么?如果不能,原因何在?
大概是因?yàn)槲覀儌€人的欲望太多,總想著追求“更高品質(zhì)的生活”。既然自己的欲望溝壑還難以填平,就更難去幫助別人了。有些人忙著到各式餐廳大快朵頤,有些人忙著喂養(yǎng)寵物精心看護(hù),卻從未想過同樣的錢,對那些貧困家庭的孩子來說是多大的一筆“巨款”,如果能省下來捐給他們該能派上多大的用場!
鄭書明是大山里的老黨員,沒啥文化,也講不出什么大道理。他只是覺得,自己相比貧困家庭的孩子來說,還算“有些錢”,既然自己能吃飽穿暖,就該幫幫別人。在樸實(shí)、善良、簡單的鄭書明面前,那些為不伸出援手而編織的理由是那樣的無力和蒼白。
來源:人民日報 編輯:于姝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