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判——
應試教育重成績
所謂差生被忽視
面對社會不良風氣的影響和社會上的種種誘惑,學校仍然按照固有的程式開展教育,對社會對學校、對學生的負面影響無動于衷,而且把應試教育搞得天花亂墜。學校和教師只關心學習成績好的學生,而很少把一點時間和精力用于學習成績差的學生身上,上海女中學生“為零花錢主動賣淫、介紹賣淫”被發現的不是教師也不是家長,而是警方,就可證明學校、教師關心的是哪個群體。高分數、升學率同中小學校長和教師業績掛鉤,同校長和教師的工資、榮譽掛鉤,校長和教師被捆綁在應試教育的列車上,關心差生、幫助差生、轉化差生,甚至把學生從犯罪的邊緣拉回來要花費許多時間、精力,教師會得到什么?如果把時間和精力用到學習成績好的學生身上,其效率更高,效益更好。不是說所有教師職業道德不高,人人唯利是圖,而是以為教育界里出現的種種怪象,例如表現在學生身上的厭學、逃學、泡網吧、少女“援交”等等都是應試教育的產物,而素質只牢固地生長在上級的文件里、學校和教師的總結與論文中,素質教育是一套,應試教育是另一套,什么法制教育、性教育等或者可有可無,或者缺乏實效性。
上海這20名女中學生給學校、家長和社會敲響了警鐘。學校和家長該對所謂差生“不拋棄、不放棄”,開展有針對性的教育,使他們遵守社會規范和道德;重要的是學校不能讓素質教育成為口號,要肩負培養獨立、健全、獨特人格的責任,讓每個學生身心健康地成長。(李建波)
分析——
與不良土壤有關
喜歡模仿染惡習
表面看這類“援交”行為的傳染源于國外,是通過網絡或其他類媒體信息的傳播,最終侵蝕到了部分未成年少女群體,也就是說是“不良的外界信息”導致了個別未成年少女的“下水”,但窺諸其本質卻與一些不良的“土壤”有關。由于未成年人尚未有獨立的和對社會美丑的判斷,但青年人的另一主要特點卻是喜歡“模仿”,有的是出于好奇、有的是出于好玩,凡此種種類似的不良行為的發生往往與未成年人的特性和特點有關,這也是國內一些城市的未成年學生步及“援交”的誘因。
從人性本身的角度,任何一個走入歧途的中學生本質并不“壞”,但“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一旦涉足或生長的環境不良,就會產生諸多負面問題,成年人如此,抵御不良環境影響能力較差的未成年人更是如此。在現代社會的迅猛發展過程中,中學生群體有太多的機會接觸到或被動接觸到“色情”的和不適合該群體的“不良信息”,影視的、報紙的、網絡的簡直是無孔不入地對未成年人的思想和意識進行著“侵蝕”;來自于成年人的思維和行為,也會直接導致中學生群體“性羞恥”觀念缺失。現在的城市成年人,還有異性之間“牽一牽手都臉紅的”人有嗎?還有一個更大的外界影響在于,在一些城市已經泛濫或久打不絕的“賣淫嫖娼”現象。這是嚴重侵蝕和腐蝕未成年人的“毒瘤”,這些“嫖客”們、這些通過組織賣淫嫖娼賺錢的人,有合適的時機之下定然會將“黑手”伸入未成年少女。(畢曉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