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家“中字頭”機構借證書斂財 未在民政部門登記
中國青年報記者在這份蓋著多家舉辦單位公章的邀請函上看到,除邀請受邀者參加慶典活動外,舉辦方還詢問受邀者是否收藏《獻禮建黨90周年藝術大典》紀念冊,是否申報“中華人民共和國藝術文化人才資質證書”等證書,是否申報中國藝術文化普及促進會專業人才管理發展中心理事等。
在從薛某處獲知辦理高級證書3800元、中級證書2000元等相關資格證書的價格后,張振中選擇了辦理中級證書和潤格證書。
“薛某讓我將錢寄到一位姓邵的個人的銀行賬戶?!睆堈裰姓f,“我想,這個活動是公家舉辦的,又不是私人舉辦的,怎么能寄給私人賬號呢?況且,報社都有管財務的機構,所以就沒有寄給他?!?/p>
之后,薛某又給張振中提供了一個名為“神州游學北京文化傳媒中心”的匯款單位。但是,張振中去郵局儲蓄銀行匯錢時,經查并沒有這個單位,銀行的工作人員勸張振中“慎重一些,別上當了”。
為了打消張振中的懷疑,薛某最后提供的匯款信息為“北京市豐臺區西四環南路63院商務時報社新聞中心二層,財務處薛某收”。
幾乎在同時,2011年7月25日,《商務時報》刊登了張振中的兩幅書法作品,這也使得他認為此次活動沒有騙人,是正規的。
于是,張振中在2011年7月27日將辦理中級證書和潤格證書的費用寄給了薛某所說的上述收款人。
杳無音訊的證書
2011年8月3日,收到匯款的薛某通知張振中:“錢已收到,證書正在辦理”。但令張振中想不到的是,此后的證書辦理竟然成了一場看不到頭的馬拉松。
“之前,薛某告訴我,我的作品通過了協會專家的審核,但證書卻遲遲寄不到我手里?!睆堈裰姓f。
在隨后的幾周內,張振中多次向薛某催要證書,但都被薛某以各種理由回絕。
“到最后他就不接我的電話了。我又用另一個手機號給他打電話,他不知道是我打的就接了?!睆堈裰姓f。
電話中,張振中得知薛某已經調到上海工作了?!八苑Q去了商務時報社上海記者站,不在北京工作了,但還是報社的人?!睆堈裰姓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