祥龍送瑞彩,博物館里過大年
遼金 石鴟吻
鴟吻,也稱螭吻。是傳說的龍子之一,它性喜吞火,是佛經中雨神座下之物,因此中國古代建筑中,我們常會看到建筑的殿角、殿脊、屋頂之上裝飾著鴟吻,就是取其噴浪降雨,避火消災的功能之意。這件石質鴟吻體量巨大,保存至今甚為難得。“龍子”的涌現,體現了民間工匠在拓展龍的含義方面的才思妙想,而包含鴟吻在內的眾“多龍”使明清之時日漸程式化的龍形象增加了新的內容,極大地豐富了龍的內涵。
明 白玉雙龍雙螭紋帶扣
這件帶扣于1962年出土于北京市密云董各莊清乾隆皇子墓,用整塊玉套雕而成。分為子扣和母扣,正面鏤雕兩只盤螭,中心寶珠上鏤雕雙龍繞珠而行,寶珠背面凸起一圓柱為紐,方形玉扣上雕一獸,將兩扣相連,開合自如,琢刻精細。《呂氏春秋舉難篇》“螭食于清而游乎濁”;注云:“螭,龍之別也。”可見螭是龍的別種。螭與龍的區別可在此件帶扣上一覽無余。龍長角聳立,怒目睚眥,威風凜凜。螭與龍相比,風神態度更顯溫順。
清 緙絲十二章龍袍
此件緙絲十二章龍袍是寓意最深刻的帝王禮服,是一種可以朝見、會客、宴飲、吉慶所著用的袍服,包含了至善至美的帝德,象征皇帝是大地的主宰,其權利“如天地之大,萬物涵復載之中,如日月之明,八方囿照臨之內”。清代的冠服制度十分嚴謹,根據《大清會典》規定,皇室及品官等級分名,著用時佩戴之冠帽附飾均有嚴格規定,不能任意變動。皇帝為“九五之尊”,故著用袍服飾以九條金龍,龍紋所飾位置,在胸、背、兩袖端飾正龍各一,另有行龍一條隱藏于襟內下擺,亦有認為天子本身即為龍,穿著后合為九龍,同時龍袍正面、背面觀之,均可見五條龍。象征“九五之尊”的寓意。
該展時間為2012年1月18日至2012年3月20日。
二 傳統文化體驗活動
春節期間,游客可在地下一層圓廳東北側與民俗手工藝專家一起制作傳統手工藝品,并將自己新手制作的成品帶回家;在方廳四層戲樓聽專業京劇演員表演的經典劇目,并可免費試穿戲服、畫戲劇臉譜;還可以在二層茶室觀看由宜興紫砂壺制作者演示紫砂壺制作工藝。活動具體時間如下:
龍騰虎躍頌中華
活動時間:2012年1月23日(初一)至1月28日(初六) 9:00——16:00
活動地點:首都博物館地下一層圓廳東北側
博物館里唱大戲
活動時間:2012年1月23日(初一)至1月28日(初六) 14:30——16:00
活動地點:首都博物館方廳四層戲樓
紫砂壺制作演示活動
活動時間:2012年1月25日(初三)至1月29日(初七) 9:00——17:00
活動地點:首都博物館二層茶室
活動內容:宜興紫砂制作者許建生先生演示紫砂壺制作工藝
紫砂文化藝術講座
講座時間:2月11日14:30——16:30
講座地點:首都博物館二層茶室
講座內容:故宮博物院于富春老師紫砂文化藝術講座
紫砂藝術設計講座
講座時間:2月17日14:30——16:30
講座地點:首都博物館二層茶室
講座內容:“會心三過”紫砂壺設計者之一曹安詳先生紫砂藝術設計講座
三 帶小朋友探秘京味春節
春節期間舉行的“文博小先鋒會員活動”為小朋友們在節慶期間提供了另一選擇,活動時間和內容如下:
1月23日,10:00,新春話年畫
1月24日,9:30-13:30,尋寶瓶知識探訪大明展覽
1月25日,10:00-14:00,探秘京味春節
1月26日,10:00,講座:話“祥龍”
1月27日,9:30-13:30,燈里的謎題
1月28日,9:30-14:00,和爸爸媽媽一起做風箏
報名電話:63363388-6018
四 其他慶新年活動
18日由首都博物館、北京市書法家協會、北京市文學藝術界聯合會聯合舉辦了“首都書法家書寫北京精神”活動,由三十位北京書法家現場書寫與“北京精神”相關聯的名言、警句、詩詞、歌賦、楹聯,并現場贈送給觀眾,為民眾送上新春賀禮。
此外,首都博物館將于春節期間邀請觀眾參與“最能體現‘北京精神’內涵的館藏文物有獎評選活動”。屆時,該館網站將發布40件正在展出的館藏文物,由民眾以網絡投票、首都博物館現場投票相結合的形式參加評選。
據悉,首都博物館將于2012年1月22日(除夕)閉館一天。1月23日(初一)至1月29日(初七)春節期間照常開館。
來源:中國文化網 編輯:馬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