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占坑班”為何禁而不絕
但凡一件事情形成一定規(guī)模,就會有專業(yè)化的趨勢,就會產生一些專業(yè)術語。“占坑班”就是家長們在長期經驗基礎上發(fā)明的術語。由這個詞匯,家長們還演繹出了一些更為“專業(yè)”的術語,比如“金坑”(指名校培訓機構所辦的“占坑班”)、“萬能坑”(指知名社會培訓機構所辦的“占坑班”)、“蹲坑”(指家長陪同孩子一起參加“占坑班”)等。這些稀奇古怪的術語,頗有搞笑的意味,但實際上透露出家長們?yōu)閾裥6β档膽n心和操勞。
既然“占坑班”傷及教育公平且連累無數家長,為何禁令之下卻是“春風吹又生”?究其根本,這與義務教育資源尤其是優(yōu)質教育資源的非均衡性分配緊密相連。“占坑班”想占的是什么?想占的就是優(yōu)質教育資源。然而,在目前狀況下,一個地區(qū)或城市,優(yōu)質教育資源就那么多,相比于需求乃是杯水車薪。僧多粥少,就產生了激烈的競爭:一方面,家長們?yōu)榍蠛⒆雍玫陌l(fā)展和前程,拼命擠占重點學校的“坑”;另一方面,重點學校為壯大自身品牌、獲得更多支持,也大力包攬尖子生,并不甘心招收一般生源。于是,優(yōu)秀生源更多地進入重點學校,重點學校更多地擁有優(yōu)質資源。如此循環(huán),競爭越激烈,“占坑班”的生存空間就越大。
有家長戲言,“占坑班”是種蘿卜,重點學校是拔蘿卜。學校想要“拔”,家長希望“被拔”,在雙方需求的助推下,“占坑班”恐怕一時半會兒還禁絕不了。當然,這并不意味著放縱。恰恰相反,“占坑班”越是禁而不絕,就越說明教育均衡的實現任重道遠,就越需要我們付出艱苦的努力。
來源:光明日報 編輯:張少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