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調查揭燒臘店用廉價鴨冒充貴價燒鵝內幕
現場還原
廉價鴨“整容”變成貴價鵝
鴨心塞頭頂 鴨頭變“鵝頭”
為了讓燒鴨更像燒鵝,一些不良商家將整容整形的招數用在“鴨”身上。
黃嘉東告訴記者:“用鴨心塞入鴨頭,可以使鴨頭上長髻,燒制后和燒鵝像極了。”黃嘉東進一步解釋道:“之所以知道這種做法,是因為清明節很多市民拜祭后會將祭品燒鵝整只拿到酒樓加工,我們看到明明是鴨,但是頭上卻有高高的髻,切開一看,才發現了這個秘密,而這種情況并不少見。”
黃嘉東進一步補充,由于分辨鴨鵝最明顯特征是頭,有些不良商家為此對鴨頭進行整容,而且由于很多人都不吃頭,商家的這一“整形”貓膩也難以被消費者發現。
昨日,記者找到一位燒臘師傅,為我們演示燒鴨如何整形成燒鵝。
燒臘師傅告訴記者,要想將鴨變成鵝,關鍵就是將鴨頭經過整形成鵝頭的樣子,給鴨做髻,整形的“材料”一般用鴨心、雞心甚至軟骨等。該師傅選擇了鴨心,并用刀進行造型,將鴨心用刀切成鵝髻一般大小待用。整容一開始是“塑形”,只見該師傅的食指從大白鴨喉嚨的切口處插進,剝開皮肉直到頭頂,最后反復用力將鴨頭頂的皮“頂”成突出的一塊,然后將鴨心塞進形成鵝髻形狀處,再從外面把形狀調整好。記者看到,鴨頭上立即出現了高高的髻,形狀和鵝頭上天生的髻一模一樣。
接著,師傅將這只整形后的鴨,以同燒鵝同樣的方式進行腌制、吹氣、涂皮等,再將鴨固定在環上,進行整個形態的調整,形態要調整到和在烤架上真正的鵝很接近,之后晾皮、燒烤。經過燒烤后的“整容鴨”和真正的鵝令人難以分辨,令人大呼“整形”手法真是“巧奪天工”!
市場調查
燒鴨敢冒燒鵝,確實大膽。廣州市場的情況到底如何呢?為此,上周六記者邀請了參與此次燒鵝評選的專家余永文,以及三禽資深養殖戶顏潤光,一同暗訪了廣州多個肉菜市場周邊的燒臘檔,共10檔,竟發現有一半檔口用燒鴨冒充燒鵝。記者還發現,各家檔口燒鵝的價差很大,標價最高的是40元/斤,最低僅18元/斤。
障眼法一:斬開燒鴨當鵝賣
在海珠區赤崗市場附近的一燒臘檔,記者問道:“燒鵝怎么賣?”銷售人員答道:“燒鵝只剩一塊上樁部分了。”當記者指著掛著的幾只燒鴨問:“這不是燒鵝嗎?”工作人員表示:“是燒鴨,不是燒鵝。”
不過,余永文和顏潤光仔細看了之后,鑒定結果是:銷售人員說的燒鵝,其實是燒鴨。
余永文指出:“燒鵝很明顯的特征是皮下有一層脂肪,但是這一塊所謂的燒鵝,雖然有黑毛,但是很瘦,皮下無脂肪。”余永文還進一步解釋道:“這家店很聰明,不敢拿整只的鴨冒充,因為整只的燒鴨比斬后更容易辨認。”
障眼法二:兩只燒鵝一真一假
在赤崗市場附近的另一燒臘檔,只見檔口掛著燒鴨燒鵝共有三只,還有一些斬開的。記者問到有沒有燒鵝賣時,銷售人員指著掛著靠左的兩只說:“這兩只是燒鵝。”
而聽記者說要祭祖時,該銷售人員還特別推薦中間的:“中間這只燒鵝還帶有翅膀,適合祭祖。”
記者仔細一看,銷售人員說的兩只“燒鵝”,頭上都有高高的髻,但是一只的毛色是黑的,而中間那只記者看到明顯的白毛。
余永文和顏潤光仔細看了之后,鑒定結果是:所謂的兩只燒鵝,一只是真的,一只是燒鴨。
余永文指出,這只冒充燒鵝的鴨種選得不錯,確實很像,但是,有白細毛的一定是鴨。另外,整只賣的燒鵝一般不帶翅膀,除非提前特別交代,因為翅膀的價格比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