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問長城“熄燈一小時”:是環保,還是作秀?
二問
是節電還是浪費電能
關于熄燈一小時活動是否節能的爭論成為近期最熱門的話題。此前有媒體報道,人口資源環境委員會副主任王玉慶認為“地球一小時”活動只是宣傳形式,對節能沒有實質作用。
2010年3月28日晚8時30分,故宮、鳥巢等景點陷入黑暗,參加“熄燈一小時”活動。第二天,北京市電力公司公布數據顯示,28日晚8時29分(關燈前一分鐘)與8時35分相比,北京市的供電負荷降低1萬千瓦,只占全市用電量的千分之幾。
對于電力生產企業來說,因電力不能儲存,用戶臨時性關燈,不會減少生產成本,只會造成電力浪費,甚至還可能影響電網的安全穩定。
組織方回應:
李琳表示:“我們對電能方面沒有進行追蹤。我們組織關燈不是為了關燈,而是用熄燈來象征我們應該為地球所做的改變。比如騎自行車,少用空調等等。活動的象征意義更大。”
組織者表示,真正的環保是在這一小時外。據了解,今年參與熄燈活動的很多城市還做出其他環保承諾,比如湖北武漢、黃石等16個城市承諾推行排污許可證制度,健全落實減排預警、約談等制度;揚州市承諾,每月11日政府機關除特殊公務外,其他車輛(包括公職人員私家車)停開一天。
三問
是否會對電網造成影響
有市民擔心,該活動的參與者在同一時間開燈、熄燈,瞬時的電壓波動很可能造成供電線路癱瘓。
組織方回應:
李琳表示,組織者也關注到這一點,不久前有媒體報道,“熄燈一小時”能減少的用電量主要是來自照明用電,這部分用電量在國民用電總量中大約只占10%。這其中又只有少部分參與了熄燈活動。因此不會對電網造成波動。
也有電力專家表示,每天電網負載都會出現高峰和低谷,供電企業會在變壓器中加裝一種特殊的開關裝置。這就好比汽車上的自動換擋裝置和速度調節器,即使用電量出現起伏,電壓依然能保持恒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