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為動漫憤怒的小鳥
圖為動漫《海綿寶寶》
圖為動漫作品秦時明月之萬里長城
圖為動漫作品秦時明月
圖為動漫作品秦時明月之諸子百家
“你能不能給我畫頭會上樹的豬?”浙江普達海文化產業有限公司董事長鄭敏有一次問一位動漫從業者。那人畫不出來。鄭敏說,如果這頭豬長了兩只奇大無比的耳朵,用來抱著樹不就能爬上去了嗎?“這就是創意。”日前在杭州舉辦的第八屆中國國際動漫節上,鄭敏對記者說。
據國家廣電總局統計,去年,我國生產了26多萬分鐘動畫片,大概是日本的3倍;動畫產業總產值大約為600億元,但與日本一年1.67萬億元的產業規模、迪斯尼一年400億美元的產值相去甚遠。量高質低仍困擾著中國動漫產業,缺乏創意是主要軟肋。
專家建議,應該調整當前政府對動漫產業的扶持政策,把扶持方式從“普降甘霖”向培育重點、鼓勵創意方向轉變,打通各種文學形態,讓創意流動起來,才能讓我國動漫產業真正由大變強。
國產動畫中平庸之作還占有相當比重
“憤怒的小鳥”要到杭州開店,美國夢工廠來浙江挖人,日本集英社想在中國培育漫畫經紀人……本屆動漫節上傳出的消息,加上208萬人次的參會規模、146億元的洽談項目,無不昭示出中國動漫產業的蒸蒸日上。
不過,國家廣電總局副總編輯金德龍指出,雖然從產量上看我國已成為世界第一,但是,“國產動畫作品中思想性、藝術性和觀賞性統一的力作偏少,平庸之作還占有相當比重,與國際先進水平仍有差距。”
世界上第一個少兒專業頻道——美國尼克國際兒童頻道中國區總經理簡寧慧斷言:“有很多國內的動畫到了國外肯定沒人敢播。很簡單,動畫片如果是做給小孩看的,怎么會出現‘你去死吧’這樣的用語?還有一些打斗場面,太血腥。你看《海綿寶寶》的打斗就是很有趣的,不會一拳致人于死地。”
曾監制、導演歐美以及港臺200多部動畫片的資深動畫人馮毓嵩,這些年參與評審了不少動畫片。“有些給孩子看的作品中居然出現了黑老大、跳樓自殺、情人小三、勾心斗角、陰險狡詐等人物和情節,有害無益。”他說,“而有的作品如同白開水,故事也講不通,但主題往往過得去,到年底了,我們為了完成數量要求,也就讓它通過了。”
如今動漫作品所呈現出的思想貧乏、創意萎縮,讓人難以想象:中國動畫的美好時光早過日本、韓國、歐洲。當年,中國動畫學派屹立于世界,80分鐘的《鐵扇公主》是世界上第二部動畫長片,僅比1937年的《白雪公主》晚了4年,并開啟了日本動漫產業生父——手冢治蟲的職業生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