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今,每天早晨劉洪安和他經營的早點攤絕對是保定市高開區銀杏路上的一道風景。
32歲的他身高1米80,由于患有風濕病,背有些微躬。從2009年開始,每天早上他都準時出現在銀杏路,在他的早點攤前“炸果子”、賣豆腐腦。
從今年2月起,劉洪安每天都用新油炸油條。為此,不久前他突然爆紅網絡,網友稱之為“油條哥”,他的油條也被譽為“良心油條”,而前來買油條的人更是激增。
不得已,劉洪安不得不在小店的窗戶上貼出了限購令——感謝廣大顧客朋友的支持與厚愛,但鑒于本店人員及設備實在有限,暫無法完全滿足各位顧客的需求,故即日起油條每人限購兩斤,敬請諒解。
對于“限購”,顧客表示頗為理解。一位老人告訴記者:騎半個小時自行車來買“良心油條”,不止是為了品嘗油條,更是為了支持“良心”。
營銷理念源自《論語》
今年2月之前,劉洪安經營的早點攤與附近賣早點的小鋪并沒有什么不同。
靠著一家飯店的北墻,用廉價的藍色鐵皮圍擋隔出的幾平方米狹小空間,就是劉洪安“炸果子”、賣豆腐腦的操作間;而在路邊大槐樹的樹蔭下,臨時擺放的幾套折疊桌椅,則是客人用餐的餐桌。
自從2009年,劉洪安和妻子用幾千元從親戚手中“盤”下這個臨街小鋪,一年365天只有從臘月二十八到正月初十是假期。在這十幾天中,他們不必凌晨2時匆匆起床,趕到藍色鐵皮小屋開門迎客。
2012年的這個春節,劉洪安雖然也給自己放了假,但卻一直“沒閑著”,他在反復思考一個問題:如何讓已經營兩年的早點小鋪“打出自己的牌子”。
劉洪安2000年畢業于保定市財貿學校財會專業,畢業后又通過成人教育考試,取得大專學歷。此后多年,雖一直從事面點制作加工,可經常讀《論語》、《曾國藩家書》的習慣,使擁有大專學歷的他在眾多面點師中,顯得有些卓爾不群。
春節期間,電視臺播出的一檔健康節目,引起了劉洪安關注:一位專家在指出食用油經過反復加溫后,會產生大量有害物質,同時還特意為煎炸食物的剩油使用支招。這無疑成為砸在苦苦思索中的劉洪安頭上的那個“蘋果”。
春節后一開業,藍色鐵皮小屋就立刻來了個“華麗轉身”。他撤下了“家家快餐”的舊招牌,換上了“劉家豆腐腦”的新牌子,幾名工作人員則統一了藍帽子、白上衣、紅圍裙的著裝,同時這個早餐攤更亮出了“安全用油、杜絕復炸”的承諾。
他打印了一份“告知新老顧客”的宣傳單,貼在鐵皮小屋的窗戶上——新年伊始,向尊敬的顧客鄭重承諾:本店油條用油是一級大豆色拉油,是從植物油公司批量進入。油條用油每天都是新油,不含一滴復炸油,也請您審查和監督。
劉洪安還專門準備了 “驗油勺”。“驗油勺”旁,他還不忘貼上從互聯網上搜集的快速驗油“小竅門”。“以前的油用勺子舀起來,里邊可以看到‘黑星星’,而油條吃下去也感覺‘頂胃’……”
劉洪安告訴記者,“杜絕復炸”的承諾也好、“驗油勺”的使用也好,這樣營銷創意的起點都是源于他在《論語》中讀到的一個簡單道理——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而這句“名言”也在今年2月后登上了“劉家豆腐腦”的新招牌,成為這位有大專學歷的面點師的“營銷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