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館陶縣第一中學老師趙鵬服用敵敵畏自殺。他在留下的遺書中稱:“活著實在太累了,天天這樣無休止的上班讓人窒息,所領的工資只能月光”。(5月28日《新京報》)
趙鵬的離世,讓人惋惜。盡管他的選擇非明智之舉,卻將一名普通高三教師所承受的壓力以一種無情的方式全面呈現出來了,以一種極端的悲情警示人們:該給高三教師們減減壓了。
當然,說減壓容易,實際操作起來卻很不容易。學校之間有升學率的比拼,家長、社會對學校的期望只會越來越很高,高考的壓力不是一時半刻能緩解的,有些教師還要面對收入低、物價高等生活的壓力。但在力所能及的范圍內,仍然有很多事情可以做,也必須做,為了避免趙鵬老師這樣的悲劇重演。
一、科學安排教師的工作量。高三老師面臨的教學任務本來就多,又要在這關鍵的一年里給予學生更多的關照,還有各種模擬考、月考、會考等,壓力可想而知。學校有關部門應該在這段時間合理安排教師的工作,從工作上、生活上給予更多關心,避免讓他們承擔不必要的壓力。
二、給教師一個相對寬松的環境。在高三這樣的關鍵期,要從教學環境、教學管理層面為老師減壓,不要讓他們陷入趙鵬般的“無休止的上班”境地里,不要讓他們在“格式化”的生存中掙扎。否則,把高三課堂變成了“練兵場”,老師們哪里還有職業幸福感?
三、對教師心理壓力要有疏導渠道。平常,我們很關注學生的心理健康,希望學校能有個為青少年排解成長煩惱的地方。其實老師們同樣有煩惱,同樣需要有一個疏導心理壓力的地方,需要有人在關鍵的時候為他們排憂解難,指出方向。
四、提高教師工資待遇。趙鵬是有代表性的,教師隊伍里,大多數老師都是靠工資生活的,倘若工資月光,甚至入不敷出,生活的焦慮就會慢慢積聚,影響到他們的生活質量,甚至生存。因此,政府要加大教育投入,且不要只投到學校的建設上,更應該改善教師的工資待遇,讓他們能有尊嚴地、快樂地工作。
趙鵬之死,給我們帶來顛覆性思考,讓我們再一次認識到社會的貧富差距,而且這種貧富差距不僅僅是過去一再強調的城鄉差距、學歷差距。趙鵬這樣的年輕教師,工作辛苦,生活卑微,這到底是趙鵬的悲劇,是教育的悲劇,還是社會的悲劇,又或者是兼而有之?
作為趙鵬,當面對“活著太累”,其實是有著很多選擇的。首要的一點便是適應。時下中國教育很有些“畸形”,“應試”依然很瘋狂。但作為個人,既然無力改變現有格局,就應學會適應,就要“既教之,則樂之”。另一方面,若此路難通,就不妨大膽說出,給予拒絕。對趙鵬而言,面對如此“艱難困苦”,既然力不從心就應大膽說出。敢于說“不”,在很多時候,更是一種生存智慧。
1982年出生的趙鵬,今年剛到而立之年,正值青春,他沒有選擇立,卻選擇了離,這是無法求解的殘酷青春,我們除了戚戚然卻不知道該說些什么、做些什么。著名學者錢谷融先生提出,人應該甘于“無能而懶散”,即“得過且過,不勉強自己做不喜歡的事”,有作家呼吁“做一個路邊鼓掌的人”。在快時代,無能而懶散,做一個路邊鼓掌的人,可能嗎?今天,我們如何逃脫趙鵬式的命運?
再窮也不能窮教育,窮教育是沒有前途的。我們不能指望一個整天為柴米油鹽發愁的教師,還能在課堂上諄諄教導學生們遨游在知識海洋中。而更受折磨的也許是精神層面。高三年級班主任或許是中國壓力最大的職業之一。他們必須為一個班級的升學率負責,各種量化的指標決定著這個班主任的命運。當老師的付出被認為是無效的,甚至被社會譏諷為應試教育的制造者,身負多重壓力的老師們便會難以支撐。
近年來,一些地方政府領導總是在教師節前期大喊要尊師重教,然而,他們卻很少對教育投入資金。就拿教師的工資來說,國家每次要求給公務員加薪時,他們總是不折不扣地執行,對教師加薪卻遲遲不執行,甚者還拿出財政緊張的原因來忽悠教師們。顯然,他們根本不把《教師法》放在眼里,以致于人們把給教師漲工資戲稱為“空調”。
來源:新華網 編輯:于姝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