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距離觀察虛假媒體
通過調查,記者發現微博上的虛假媒體可大致分為兩種:第一種是有意開設微博的虛假媒體,第二種是流傳于轉載和傳言中的虛假媒體。
第一種類型的虛假媒體微博,往往模仿真實媒體微博,在網絡上活動。
以虛假媒體“陽江都市報”為例,在其微博上,“陽江都市報”四個字是其微博頭像圖片,標注的公司所在地為廣東陽江,甚至微博以“陽江地區都市高端新聞報刊”作為對自己的簡介。
此外,“陽江都市報”發布的多為陽江當地的新聞信息,這些新聞信息往往取自其他媒體。記者翻閱其發布的168條微博,發現:其發布的新聞信息多為轉發其他媒體的新聞報道,如陽江日報、陽江新聞網、新聞晨報、人民網等,但大多未標明出處。或者在微博中直接標“(本報訊)記者×××”字樣,并在文尾提供“陽江都市報”的新聞爆料郵箱。除了經營獨立微博的虛假媒體外,還有部分虛假媒體流傳在網民發布或轉發的信息中。
以虛假媒體“濟南晚報”為關鍵詞搜索,中國青年報記者共搜出92條相關微博。在這92條微博中,“《答記者問》”一文先后被6位經實名認證的微博博主轉發,其中包括擁有244萬粉絲的長篇小說作家王躍文。
記者隨即找到王躍文的微博,打開鏈接地址,轉接到的是一篇博文《答記者問》,而《濟南時報》是真實存在的。
再以“蘇州晚報”為例。在搜索的過程中,記者觀察到所謂“蘇州晚報”的版面圖片曾多次出現在微博中。在網絡“有圖有真相”的原則下,“蘇州晚報”也就成了一些網民口中“真實”的存在。然而,在查閱多幅微博圖片后,記者發現,所謂“蘇州晚報”的版面圖片實為《鄭州晚報》的圖片。
為了核實“蘇州晚報”是否真實存在,記者致電江蘇省新聞出版局。辦公室徐處長在查詢了出版物資料庫后告訴記者:“庫里沒有蘇州晚報,倒是有一份都市報叫姑蘇晚報。”
“當時還真沒注意看圖片。‘蘇’字的繁體字寫法和‘鄭’挺相似,不細看容易認錯。”一位網民告訴記者。
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此類情況多為網民“人云亦云”情況所造成。“我也不知道有沒有‘濟南晚報’。很多人這樣說,我也就跟著這樣說。”一位發布帶有“濟南晚報”字樣的網民告訴記者,“全國有那么多家報紙,我實在搞不清楚這份報紙是不是真的存在”。
一位在微博質疑“濟南晚報”的網民稱:“我發現它是假媒體了,也在微博中表明了,可是,大家還是照樣轉發那條信息。雖然微博屬于快餐文化,但至少也要有個基本的判斷,要不謠言就太容易傳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