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寧德市古田縣水口鎮閩江段水口庫區灣口村村民向記者展示生長極為迅速的外來植物“水葫蘆”(2月1日攝)。“水葫蘆”原產于南美洲,20世紀初作為一種觀賞植物引入我國,后作為豬飼料推廣種植,因其大量繁殖,常常布滿整個江河湖面,致使大量水生生物因缺氧和陽光不足而死亡,破壞水中生態平衡。近日,廣西柳州食人鯧咬人事件再次讓社會感受到外來物種入侵帶來的威脅。從福壽螺到食人鯧,從水葫蘆到美國白蛾,我國已成為遭受外來物種危害嚴重的國家之一。入侵性外來物種是指被引入或散布到其原有生活區域之外并威脅到生物多樣性的物種。這些外來物種一旦適應了本地環境并成為優勢物種,將對生態平衡帶來嚴重影響,并可能導致原生態系統中的生物數量減少甚至滅絕。農業部科教司巡視員王衍亮說,在國際自然保護聯盟公布的最具危害性的一百種外來生物中,中國就有50多種。其中最嚴重的有11種,這11種已經給我們國家造成每年大概600億元的經濟損失。 “外來物種入侵”在我國頻現,但我國在外來物種入侵方面的立法相對滯后。制定外來物種入侵防治法規,加強外來入侵物種安全管理成為當務之急。新華社記者魏培全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