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地時間8月7日,劉翔在倫敦奧運會田徑男子110米欄預賽中摔倒,無緣晉級。新華社記者 廖宇杰 攝
陰沉的“倫敦碗”里,那個身披紅色戰袍的身影在跨越第一個欄架時便摔倒了,坐在跑道上短暫休息后,他咬牙單腳跳向終點,在最后那個欄架前,他俯身下去用嘴唇輕吻了陪伴了他近20年的朋友——劉翔就這樣離開了跑道,工作人員用輪椅推著劉翔進入治療區,記者能看到的,是劉翔將頭深深埋在胸前的背影。
“初步診斷是跟腱斷裂。”中國田徑隊副領隊馮樹勇說,“從劉翔恢復訓練3年多的時間里,醫療手法從來沒有停止過,但跟腱傷太致命了,對運動員來說是災難性的,這是要伴隨運動員一生的傷。”
劉翔渴望重新證明自己的決心從來沒有低落過——2011年劉翔“送給自己最大的禮物”,就是從八步上欄改為七步上欄,“因為再跑八步,我很難跑進13秒了,只有改七步才有可能”,但七步上欄技術已練得愈發嫻熟的劉翔,在倫敦卻沒有跨過跑道上的第一個欄架。
跟腱之傷:四年陰魂不散
“劉翔真的非常非常不容易,但他傷的是跟腱,是跨欄運動員每天都要用的部位,他是真的承受不住了。”劉翔的隊友、中國田徑隊另一位跨欄運動員史冬鵬說,“實際上,從2008年劉翔受傷開始,醫生就說他很難再恢復到雅典那樣了,但因為罵他的人太多了,他不想就這么退下來,所以他才去做手術,才又練了4年,至于出現今天這種結果,我無話可說。”
史冬鵬在劉翔之前出場比賽,他回到休息區才在電視中看到劉翔摔倒,而唯一進入半決賽的小將謝文駿,在混合采訪區看到這殘酷的一幕后,立即搖頭走開。
“就算是正常部位,好端端開一刀做個手術也不可能完全恢復,何況劉翔那個腳后跟傷那么重,一般運動員受這種傷基本上就完了。”史冬鵬說,“如果是傷在臉上,那他肯定沒問題。”
2008年10月,原本不愿意手術、只想在國內接受保守治療的劉翔赴美求醫:劉翔醫療團隊專家們的意見是,“如果想重返賽場,必須手術”,否則劉翔只能“泯然眾人”。
“泯然眾人”當然不會成為田管中心的選擇,一心想要重回世界巔峰的劉翔,最終在美國做了腳踝手術。姚明為劉翔推薦了鼎鼎大名的運動損傷外科醫生克蘭頓,克蘭頓從劉翔的腳跟處取出鈣化物和骨刺,劉翔在手術第二天出院。
手術是成功的,但康復過程的漫長,只有親身經歷者才有體會。3個月后復查,克蘭頓告訴劉翔,傷口已經無礙,但和任何一位醫生一樣,他無法對康復效果給出確切答案,“效果取決于運動員自身,唯一能肯定的,就是激烈運動對傷口有不利影響。”
事實上,和劉翔一樣家喻戶曉的另一位上海運動員姚明,正是可以用來和劉翔進行比較的最合適例子。
姚明在2011年宣布退役,退役的原因是左腳踝應力性骨折。姚明曾在2009年接受了第一次手術,隨后休息了多半個賽季復出,2011年初,姚明進行了第二次同部位修復手術,2011年7月,姚明宣布退役。
姚明的退役沒有受到任何指責和質疑,更何況至今姚明并不認為自己的NBA生涯有什么遺憾——“總冠軍戒指?每個NBA球員都想,但不是每個人都能得到的。”姚明說,“生活并不是只有籃球……”
退役時姚明32歲,他推開了自己人生的另一扇大門,大門另一邊生活的精彩程度,并不遜于甚至超過了他在NBA賽場上的打拼;而今年29歲的劉翔卻很難像姚明一樣享受生活了,盡管他同樣是中國體育史上甚或是世界田徑史上劃時代的偉大英雄,但北京奧運會的一“退”和倫敦奧運會的一“摔”,讓他能夠完成對自己的承諾,卻無法擔負那些額外的重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