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善管理模式路在何方
“從現代化建設的角度看,流動人口只能是暫時的,不應是長期的,更不應是永久的。但如何順應流動人口群體新期待、如何有效破解流動人口管理難題,已成為我國經濟社會結構轉型過程中的一道必答之題。”翟振武說。
“‘全國一盤棋’首先要做到‘機構一盤棋’。”有關人士認為,進一步完善機構設置是解決流動人口管理的主要途徑。建議建立全國統一的流動人口管理機構,規范統籌協調人口服務管理事宜,做到管理力量與任務相適應,以滿足人口服務管理現實需要。
此外,還要進一步加強流動人口服務管理政策法規的廢改立,出臺全國統一的流動人口服務管理法規。翟振武說,應明確規范涉及流動人口服務管理的各種要求和行為,促使各地區、各部門對流動人口服務管理有法可依、有章可循,有效修正工作無依據、推托、不作為等偏差。
關于如何順應流動人口的社會訴求,中山大學社會學與人類學學院院長蔡禾認為,首先應該認清人口流動大趨勢,重點關注流動人口的增長型利益訴求,不能只分享紅利不給予服務。
“現階段全部滿足流動人口的所有訴求是不現實的,政府和企業需要合理引導預期,整合資源,優先解決其最關心的女子教育、社會保障等訴求,以助推流動人口管理工作。”蔡禾說。
記者了解到,居住證制度在一些地區流動人口服務管理中也發揮了不小作用。目前,浙江省90%的市、縣已明確了持證人可享受社會保障、公共服務等具體待遇,直面回應了流動人口在勞動報酬、子女就學等方面的新要求。
翟振武認為,流動人口在一段時期內會保持現在的大規模,甚至還會增加,因此把流動人口變成市民是發展的方向,且不能僅停留在口頭上和紙面上,要落實在公共政策和公共服務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