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 為什么這么紅
在全國十幾檔省級衛視制作的歌唱類比賽節目中,為什么《中國好聲音》可以成為領頭羊?論賽制,它不是唯一的;論時機,它的出場不是最早的;論學員,它也不是最高端的……但是,好聲音有它的殺手锏!
稀缺
明星瞬間草根化
相比起當下的其他選秀節目,《中國好聲音》的明星團隊凸顯了“稀缺”。劉歡、那英,這兩個此前大家從未想過會坐上選秀評委席的明星,如今竟然會為了學員興奮不已,會因為一位學員相互斗嘴,再加上楊坤的“32場”絕招和庾澄慶大喊“選我選我”等場面都是此前所有節目中大家未曾見過的,這樣的元素,讓觀眾不得不感嘆“耳目一新”。而在其他選秀節目中,依然是那些選秀老面孔,評委席上坐的不是高曉松就是包小柏,不是朱樺就是薩頂頂、丁薇,以至于好聲音曾被調侃為“又名《沒有高曉松的日子》”。
除了同屬“選秀新面孔”外,劉歡、那英、庾澄慶和楊坤的四人組合,還徹底顛覆了以往“毒舌、煽情、專業”三大評委鼎足而立的模式。在節目組宣傳總監陸偉眼里,《中國好聲音》最大的核心魅力是明星身份的顛覆?!霸趥鹘y的音樂類節目里,明星是一個‘評論者’的身份;而在這檔節目里,他們瞬間從居高臨下變成了求賢若渴。尤其是老師們為了爭奪一個優秀的人才而互相爭吵的過程更是讓人親切。你想啊,當你發現那英和劉歡都搶著要你,而且你還擁有選擇權,這種模式多么有魅力!”到了導師考核環節,明星們甚至會為學員的離場流下熱淚,這種平民草根的感情,也是其他節目所未曾給予的。
專業
賽程之快充滿懸念
好聲音最吸引人的,還有專業。8000萬元的制作成本,2000萬元的音響設備、80萬元一把的導師轉椅;北京奧運會開幕式音響總工程師金少剛擔任音響總監、零點樂隊王笑冬領銜一線大明星巡演樂隊;在一個2000平方米的錄影棚里,打造出可供3萬人享受的音樂效果;現場有26個機位,每期96分鐘節目的素材達1000分鐘……這串數字,足以說明這一點。
賽制上,《中國好聲音》也遵照《The Voice》的模式,進程之快也是其他同類節目不能比擬的——56位學員通過4場比賽后剩下16名學員,接下來兩場比賽之后他們只剩下4名學員,隨后就是9月30日的總決賽。
口碑
擁有大批明星粉絲
在各個環節都吸引觀眾的情況下,好聲音的口碑在第一期播出時就呈現出飆升的態勢,不少明星都成為節目的忠實粉絲。姚晨、馮小剛、馬伊琍、海清、寧財神……明星在討論,普通觀眾也邊看邊發感慨,微博就這樣被好聲音“每周一次刷屏”。有意思的是,連“友臺”主持人也加入到討論的行列,央視名嘴張泉靈坦言:“每周固定一天坐等電視開播,看不著百爪撓心,看完了百般回味,見廣告罵罵咧咧,然后等待下周同一天。”孟非也說:“《中國好聲音》做得很好,我喜歡。希望看到更多友臺做出好節目!”在這樣自發的微博宣傳攻勢下,你想不看好聲音?總有人會“直播”給你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