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現場
來京考察的國際古跡遺址理事會專家說:
“這是一條獨一無二的城市軸線”
站在景山萬春亭上南眺,霧氣靄靄中紫禁城若隱若現,金色的屋頂高低錯落。遠處,南中軸大氣磅礴地鋪陳開來。
2012國際古跡遺址理事會顧問委員會會議后,依芬蘭專家Kirsti Kovanen等人要求,市文物局為他們安排了“中軸線之行”。
為何前門步行街和古建筑風格完全不同?站在正陽門箭樓上,來自古巴的專家Angela Rojas有點疑惑。
市文物局的專家解釋:這里維持的是民國風貌。中軸沿線保存的主要建筑也是有歷史層次的。既有最古老的明清古建,也有民國風貌,還有人民英雄紀念碑等新中國成立以來的優秀建筑。以前門大街為例,80余家京城老字號基本保持原有格局,修繕盡量保證原真性和最小干預原則。這附近的胡同里住著居民,為了他們生活得更方便,一些破敗建筑重修時新做了地基,在地下加建了停車設施。
“會呼吸的城市軸線”,Angela這樣評價中軸線。她說:“我喜歡這種和諧的‘混搭’。一條線串下來,歷史在這座城市留下的經典痕跡都可以看到。中軸線的動態保護,為許多國際化城市的重建和復建提供了很好的參考。”
國際古跡遺址理事會主席古斯塔夫·阿羅茲則對城磚情有獨鐘。
“這些舊城墻的保護是一項不能停止的細心工程。”他邊說邊用手指沾了點唾液,用力地往不同的磚縫上按,然后指著墻面給市文物局的專家解釋:“如果縫隙采用了吸水透氣的材料,會快速吸收潮氣,這樣就減少了對磚塊的腐蝕。但如果縫隙使用了現代的水泥,雨水等就會侵蝕相對軟弱的老城磚。所以,文物工作者要探索最合適的填充材質,從你們的磚墻上可以看出這些嘗試。”
繞過景山,北中軸線因什剎海的依傍顯得溫婉起來。Kirsti告訴記者,不同于其他城市的十字形軸線設計,北京沒有大河穿城而過,反而是坐落在兩條河流中間,并且只有一條單獨的城市軸線串聯,這種獨特而別具韻味的設計令人贊嘆。更難得的是,雖然發展進程改變了城市的很多格局,但這條中軸線上,歷史的痕跡依然保存。
談到中軸線是否具有申請世界文化遺產的資格時,她微笑著說:“這是一條獨一無二的城市軸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