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3日上午10點半左右,北京中央商務區(CBD)的高樓被霧霾籠罩。 當日,霧霾仍盤踞京城,上午9時空氣質量監測數據顯示,除定陵、八達嶺、密云水庫外,北京其余區域空氣質量指數AQI全部達到極值500,為六級嚴重污染中的“最高級”,至此,北京已連續3天空氣質量六級污染。 北京市氣象臺10時35分發布北京氣象史上首個霾橙色預警,預計當日白天北京平原地區將出現能見度小于200米的霾,空氣污濁。 新華社發(劉長龍攝)
專家建議,建立各省區市聯防聯控機制
復旦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系教授陳瑩認為,近來的霧霾天氣,是污染物排放和大氣狀況綜合作用的結果。
陳瑩說,應對這些重污染天氣,政府應有預案。她建議,從污染源角度,減少機動車污染排放,包括政府本身減少公車上路、帶頭停駛,以及倡導民眾出行少開車;督促重點排放企業減產減排,尤其是燃煤企業,可參照北京奧運會時期,研究暫停生產的可能性;由于工地揚塵是污染物重要來源,要求建筑工地施工單位暫停作業。
不過,由于大氣受周邊地區影響很大,具有區域性,如果僅是一個城市采取這些措施,效果也不會很明顯;對于大氣污染,需要建立各省區市聯防聯控機制。
陳瑩提醒,冬季流感盛行,霧霾天氣中病原體污染顆粒較多、病原體也較活躍,除減少外出與戶外活動外,市民也需注意預防流感。陳瑩提醒,PM2.5污染對健康的影響不一定當即表現出來,可能會一個月或幾個月后發病,所以市民要關注身體健康。她還建議政府實時預警,鼓勵市民在家辦公,如果霧霾持續不散,建議幼兒園、中小學生停課。
(綜合本報記者王明浩、劉毅、劉文波、祝大偉、楊柳、姚雪青、付文、顏珂、王漢超、胡安琪報道) 文字:人民網-人民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