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茅分析指出,存在“看病難”這個問題的原因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醫療衛生的資源總量明顯不足。雖然我們國家的醫療衛生事業取得了快速發展,但是從目前的情況來看,從每萬人醫生數、床位數,與國際上相比,我們還是明顯偏低的。特別是優質資源短缺,這是一個重要的原因。
二是資源的配置不均衡,特別是城鄉之間,城市與基層,特別突出的是基層農村醫療衛生資源薄弱,我們的優質資源過度集中在大城市,大城市又是中心區。
三是醫療衛生體制機制還存在著諸多問題,需要進一步改革。
張茅表示,在醫改當中,要推進公立醫院改革,有效地緩解“看病難、看病貴”的問題,應從如下幾方面做起:
首先要制定和實施區域衛生醫療規劃,由省級人民政府來制定和實施,就是要優化醫療機構的布局,合理地配置醫療衛生資源,特別是要逐步改變當前醫療衛生資源過度集中在城市這樣一個不均衡的現象,把新增的醫療衛生資源重點投向農村、投向基層,要嚴格地控制城市大醫院盲目擴張的趨勢,同時要鼓勵大型的醫療設備共建共享,引導和支持社會力量辦醫。經過我們持續不斷地努力,使我們的醫療資源配置更加科學合理,使得基層農村不斷增加新的資料資源,方便人民群眾就近就醫,要強化規劃的約束性和實施的力度。
二是按照“保基本、強基層、建機制”的原則,進一步加強上下聯動,進一步強化三甲醫院支持基層的工作目標。
三是繼續開展好“萬名醫師支援基層”的工作,現在每年大體有兩萬名城市大醫院的醫生支援基層、支援縣醫院,今后要繼續增加。另外,要開展住院醫師的規范化培訓工作。現在我們實行的是五年制醫學本科教育,之后實行三年制的規范化住院醫師培養,然后才能作為醫生。其中重點培養全科醫生,主要是在基層,填補全科醫生的空白。
張茅指出,在醫改當中還有一項是允許醫生多點執業問題,現在正在試點。經過申請,醫生可以到其他醫院或者基層執業,這樣也可以促進了優質資源的流動。
張茅稱,另一方面,深化公立醫院自身的改革,提高服務質量和效率。明年要推行一系列的便民措施,像預約掛號、“一卡通”、無假日門診等。
張茅進一步指出,總之,有效地緩解群眾“看病難、看病貴”的問題是醫改中的重要任務,也是公立醫院改革的重要任務,是十分復雜的問題。將繼續努力,支持鼓勵地方大膽探索,積極穩妥地向前推進。
來源:中國新聞網 編輯:馬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