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曝有人組織賣血謀取暴利 “血托”如何監管?
記者:有人以家庭互助獻血的方式,組織其他人賣血,從中謀取利潤。如何監管這種情況?
劉江:現在“血托”的生存空間主要是家庭互助獻血。家庭互助獻血即患者親人、朋友、同事獻血經檢測合格后,所獻血液全部返回患者所在醫院,由醫院輸血科(血庫)統一調配使用。
互助獻血要填寫《互助獻血申請表》,互助獻血應該是患者的親人、朋友、同事,但是血液中心往往無力核對來獻血的人與患者的關系。組織人賣血的“血托”確實存在,“血托”找人以患者“親友”的形式獻血,從中謀取好處。
為了對“血托”進行限制,血液中心采取了一些措施,比如原來填寫《互助獻血申請表》是在醫院領空表,到血液中心填表,有些“血托”守在血液中心門口。現在血液中心要求,這個表必須在醫院填寫完整再拿到血液中心,這樣就增大了“血托”的成本,他在每個醫院都派人盯守找“客戶”,成本就高很多。對于血液中心而言,現在還沒有特別好的辦法打擊“血托”。
記者:有網友質疑,血液中心“只采別人血,自己不獻血”?
劉江:只要進入北京市血液中心大廳,就能看到《2010年度北京市紅十字血液中心職工獻血光榮榜》,血液中心每位獻血員工的照片都在那里,接受任何人檢驗。2010年,北京市血液中心共有125人次(94人)參與無償獻血197個單位(200毫升被稱為一個單位)。
記者:北京市一年到底有多少人獻血?獻血量是多少?
劉江:北京市去年一共為全市醫療機構供應血液142噸,142噸血是由40.7萬人次參加獻血來貢獻的。
血液的供應,即便在相對充足的季節,也應該采取適度從緊的控制。在缺血的情況下,醫院臨床不合理用血的情況會大大縮小,如果血液供應充足,反而濫用血液。血液不同于任何東西,來源特殊,存儲期短,因此采供血的數量如何“拿捏”就很難,太多了浪費,太少了不夠救人。未來除了管理的改進以外,還有賴于技術的進步。
來源:新華網 編輯:馬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