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月11日,市民們在深圳蓮花山公園的的草坪上歇息。 新華社記者王頌 攝
據于沖介紹,旅游只是休閑的一部分,旅游一般超過7個小時,且跨區域,而休閑不限時間、地點,更具隨意性。他指出,發展旅游休閑將成為促進消費的有效手段。
事實上,中國人的休閑情結古已有之。1500多年前田園詩人陶淵明“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詩句流傳至今,但彼時刻畫的怡然、閑適意境在時下社會多被高強度、快節奏的生活所取代。
在上海一家世界五百強企業工作的蔡飛算是一個“工作狂”。雖然與同齡人相比,他有不菲的年薪,但談及生活成本和購房壓力,他總覺得自己做得還不夠。工作后,他很少休假,晚上經常加班,周末還要出差。
有時候,蔡飛很羨慕公司里灑脫的外國同事,他們除了年假必休,還會在大項目結束后申請帶薪休假去放松、充電。面對自己的生活,蔡飛頗為無奈,“經常處于焦慮中,很難慢下來去享受生活。”
山東大學哲學與社會發展學院教授馬廣海認為,中國人像上緊了發條一樣工作的狀態,是由當前的社會經濟發展階段決定的。人們的注意力還集中在如何提高經濟收入上,對休閑有所忽視。另外,“工作——賺錢——消費——工作”的生活方式也影響了人們的健康休閑和快樂生活。
馬廣海說,在世界范圍內,休閑是評價居民幸福感的重要指標之一。他認為山東等地出臺文件,通過政府力量推動休閑,可以幫助人們重視休閑,逐步改變生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