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記者和百姓的心貼得更近
基層,是新聞報道永不枯竭的源頭活水。
人民群眾,是新聞工作者最好的老師。
隨著“走基層、轉作風、改文風”活動的推進,大量百姓喜聞樂見的新聞作品不斷涌現,受到群眾歡迎。
家住北京市月壇公園附近的退休干部李玉珍注意到了近期報紙、電視上發生的“變化”,并對此贊不絕口。“新聞媒體是該多關注關注我們老百姓。記者們切實地走到百姓中間,反映百姓生活,展示百姓眼中的發展變化,這一下就拉近了百姓和新聞的距離。”
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商務英語專業大三學生王雪瑋看到報紙上關于交警、消防隊員、送奶工等工作和生活的報道,感觸頗深。這個在城市里長大的女孩告訴記者,正是這些深入百姓生活的新聞報道,讓她發現身邊其實有很多感人故事。如果沒有記者深入基層挖掘,她根本不會了解、不會關心有這么一群人每天在默默無聞地忙碌著、奉獻著。
在網絡上,網民們對于“走基層、轉作風、改文風”活動的關注度也越來越高,討論越來越熱烈。網友“犄角旮旯”認為,一些年輕記者在大城市生活慣了,對大多數老百姓的生活沒有真切了解,自然寫不出貼近生活的好新聞來。在“走基層、轉作風、改文風”活動中,正是由于記者下到最基層,和人民群眾同吃同住,才使新聞報道真正觸到了人民的脈搏、生活的本質。
網友“陽傘”看到電視上播出的“走基層”專題節目后在中國廣播網民聲論壇發帖寫道:“對于現實、對于未來,這鏡頭的展示、記者們的身影都將為我們展現一個最廣角、最深度、最動人的神州大地,讓我們直面現實,腳踏實地,源頭有‘活水’,基層大有作為!”
來源:新華網 編輯:孫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