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礦產
報廢汽車家電變廢為寶
規劃:
著力打造“城市礦產”示范基地,以廢紙、廢聚酯、廢塑料包裝物、廢橡膠、廢舊家電、報廢汽車為重點,扶持一批技術適用、模式先進的資源再利用龍頭企業和項目。
解讀:
5年內挖出“城市礦產”50億元
市發改委負責人說,本市準備積極探索“城市礦產”開發利用模式,緩解固體垃圾給京城帶來的負擔。
具體來說,本市將建設“城市礦產”示范基地,圍繞廢棄塑料、報廢汽車、廢舊電子產品和廢舊鋼鐵等重點“垃圾”,以再生資源利用龍頭企業為主體,成立“北京市再生資源綠色產業聯盟”,調動產業鏈各環節共同參與。預計到2015年,示范基地將實現回收利用再生資源90萬噸(比2010年增加50萬噸),產值達50億元(比2010年增加44億元)。
垃圾分類
垃圾產量零增長
規劃:
加強垃圾源頭減量化管理,2015年基本實現生活垃圾產生量年度零增長。
解讀:
黨政機關率先實行“零廢棄”
隨著城市圈越來越大,京城的生活垃圾產生量每年以4.2%左右的速度持續上升,好在從2009年這一數字開始有下降趨勢。市發改委負責人表示,“十二五”基本可實現垃圾產生量零增長。本市將鼓勵倡導企業實行簡單包裝或可降解材料包裝,鼓勵凈菜上市,引導賓館飯店減少一次性用品的供應等。據悉,黨政機關、學校、大型商場、賓館飯店等會率先實行“零廢棄”管理試點。
■規劃其他亮點
開展噪聲輻射污染防治:落實交通設施建設項目環評審批制度,圍繞公路、城鐵、鐵路、航空等領域積極開展交通噪聲防治工作。加強建筑施工噪聲監管,完善噪聲補償機制。加強工業、商業及室內裝修等噪聲污染控制。研究制定相關政策標準,規范電磁輻射設施建設。
增強城鄉防洪排水能力:大力推進城鄉排水河道、骨干道路積水點、地下空間排水系統、老舊排水管網和泵站等更新改造,提高排澇標準和能力,做好城市地下空間防洪保安工作。統籌考慮城市開發項目與雨洪利用等的相互關系,同步規劃雨洪收集儲置設施。
強化法規約束:制定生活垃圾管理條例、城市河湖保護管理條例,推進制定濕地保護條例,修訂大氣污染防治條例等地方性法規。研究制定建筑施工揚塵、污水處理廠污泥、垃圾填埋場惡臭、軌道交通噪聲與振動等系列環保標準,力爭2012年實施機動車國V排放標準及相適應的車用燃油標準。
中心城自行車出行達18%
五年后的北京,更清澈的河流、更湛藍的天空、更清新的空氣,這些,市民都可以期待,當然,其中也包括更人性化的交通。市發改委昨天發布的《“十二五”綠色北京規劃》,對“綠色交通”部分頗為濃墨重彩,手機、車載導航等終端將提供實時路況;自行車正式納入全市交通規劃,重點區域兩側要開自行車道,保證自行車的路權;主要干道再新開辟公交專用道150公里以上,鼓勵市民出門搭乘公交地鐵……按照規劃,2015年的北京,“堵”和“擠”應該不再會是百姓出行的第一感受。 規劃:以提高交通資源利用效率為核心,綜合運用“設施網絡優化、智能管理強化、綠色行為引導”等手段,逐步構建“以軌道交通為骨干、地面公交為主體、換乘體系完善高效”的立體化公共交通網絡,全面增強城市綠色交通承載能力,降低交通領域的資源能源消耗強度。
解讀:
最遠新城1小時進五環
人口向新城疏解,憑借立體化的公交網絡,進城的腳步并不會沉重阻塞。本市計劃大力發展“以軌道交通為骨干、地面公交為主體、換乘體系完善高效”的公共交通體系。
中心城公共交通出行比例達50%,比“十一五”末提高10個百分點;即使是最遠新城到中心城(五環路)的平均出行時間也不會超過1小時。
四環內千米內可進地鐵
在近期規劃的四面八方的地鐵線之外,本市還要同步啟動中心城地鐵線網的加密工程,實現軌道交通運營總里程達660公里,四環內市民平均步行1000米即可達地鐵站點。
此外,現有的線路還會進一步縮小發車間隔,提高地鐵運輸能力。不斷完善軌道交通的換乘系統,五環外地鐵周邊同步規劃建設一批駐車換乘停車場。
公交道再增150公里
為鼓勵市民搭乘公共交通,在主要干道新增公交專用道上還要再增150公里以上,2015年實現中心城公共交通出行比例達50%(含地鐵)。
為緩解東西二環的擁堵現狀,本市規劃建設東西環隧,推進400公里次干路和支路等微循環道路建設,系統提高路網的通行能力。
車載導航可顯示路況
停車、繳費曾是各大收費路口擁堵的“罪魁”之一,本市在未來五年將全面推行電子收費。此外本市還將建“信息誘導”系統,充分利用媒體和手機、車載導航等終端,為市民出行提供更為實時、便捷的交通信息服務。
鼓勵個人買新能源汽車
新能源汽車將首先在公交、環衛、出租等公共服務領域上崗,同時鼓勵個人購買新能源汽車,新能源汽車應用規模達到4萬輛以上。作為配套工程,熊貓環島充電站要改擴建,還將新建小營、南三環、四惠等充電站。
重點區域開辟自行車道
京城市民或將恢復“騎自行車上下班”的習慣,本市的“綠色北京”規劃正式提出“積極鼓勵市民自行車出行”,將自行車納入全市交通規劃,部分道路和重點區域兩側要開辟自行車道,保證自行車“路權”。繼2008年奧運會之后,北京繼續提倡自行車租車服務,力爭中心城區自行車出行比例保持在18%左右,小客車出行比例力爭控制在25%以下。
■其他亮點
規劃:研究制定重點路段或區域交通擁堵收費方案,鼓勵居民公交出行。配合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環境保護部做好環境稅相關研究及試點工作,積極推動機動車稅費改革。
解讀:不停車電子收費擬上路試驗
不停車電子收費技術是交通擁堵收費系統中的關鍵技術。近日,市交通委向中關村尋求“交通擁堵收費管理系統”等涉及智能交通的解決之道。中關村智能交通產業聯盟有關負責人透露,已有二三家企業的電子收費技術比較成熟,可應用到交通擁堵收費系統,目前正協商在中關村西區辟出道路實地試驗,根據實際情況作出改進。“要保證在車流量比較大的道路上精確收費,由于車輛之間的距離比較近,而且沒有車道分隔,車輛之間的系統不能互相干擾,不能扣錯一輛車的錢,也不能該扣錢的沒有扣上。”這位負責人解釋說。
來源:北京晨報 編輯:馬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