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德水認為,公務消費領域具有開展科技反腐的天然條件和優勢,公務卡結算屬于一種反腐技術創新,可以讓每一筆公務消費都有跡可查,這無疑改進了傳統的事后監督方式,提升了監督效力。他同時表示,單純依靠科技手段是無法完全遏制腐敗的。畢竟技術不具有強制力,也不可能涵蓋所有工作領域。我們不能簡單地用技術力量來代替制度力量,更不能期待新技術的應用就可以立竿見影地實現反腐飛躍。
聶資魯非常贊同莊德水的觀點。他說:“雖然公務卡結算能夠做到支付有記錄,確實增強了公務支出的透明度,但不能夠杜絕所有弊端。”公務卡結算主要是監督預算內資金的支出,對于預算外資金則難以控制。大量預算外資金的存在,往往為腐敗的滋生提供了機會。
應大力推行“制度十科技”模式防治腐敗
公務消費腐敗在本質上是公共財政腐敗,其根源在于現行公共財政體制特別是公共預算方面存在不足。莊德水認為,要從根本上治理公務消費腐敗,必須采取宏觀戰略思維,從政治高度來建設一個“預算國家”,真正實現預算民主與預算公開,讓社會公眾通過公共預算來監督政府,減少公務消費腐敗等濫用公共資源現象的發生。
有觀點認為,公務卡中存放的是國家的資金,用老百姓的話說,打醬油的錢同樣可以買鹽,因此,要想遏制公務消費腐敗,除了有公務強制結算這個技術手段的支持,還要靠制度來保證。正如十七屆中央紀委六次全會指出的,要積極推廣“制度十科技”等預防腐敗經驗。
聶資魯告訴記者,“制度+科技”模式就是指通過合理的制度設計、科學的權力配置、陽光的運行程序、動態的監控網絡來遏制和杜絕腐敗發生的模式。針對公務消費,應大力推行“制度+科技”模式防治腐敗,使公務消費“公開透明、網上留痕、全程監控”。具體而言,要大力推進公務消費改革,加強相關的審計與問責制度建設;解決公務人員或者領導干部自由裁量權過大的問題;增強公務財務支出預算的透明度;對公務消費腐敗采取“零容忍”原則。只有這樣,才能從根本上消除和減少公務消費中腐敗現象的發生。
莊德水認為,治理公務消費腐敗應跳出傳統的反腐思路,除了關注權力制約與監督之外,還應側重從公共財政體制改革角度來尋求治理腐敗之道。針對公務卡強制結算目錄,應該強化績效問責機制。公務消費合理不合理,是否產生工作成效,都要進行績效評估,對于違規公務消費或無明顯績效的,應采取必要的問責措施。
受訪專家表示,只有真正建立健全切實可行的預防公務消費腐敗的制度和機制,并認真落實執行,再配合以公務卡的使用,才能使公務卡真正“卡住”公務消費腐敗。
來源:檢察日報 編輯:于姝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