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價漲幅逐月縮小 糧食生產是穩物價之最大支撐
二
□ 雖然我國的價格形勢總體是好的,但面臨的矛盾和挑戰仍然很多
□ 食品價格上漲的供求壓力在減弱,價格繼續上沖的可能性不大
今后一段時間乃至明年價格要想實現平穩運行,面臨的矛盾和挑戰仍然很多。
一是經濟結構調整步伐較慢,物價長期穩定基礎不牢。我國經濟正從過去的過度依賴出口、投資向更多依靠消費方向轉變,但經濟結構調整仍相對較慢,經濟的最大拉動力還是來自投資,經濟的內生動力還不夠強,出口、投資占比過高,消費率偏低,財政收入、企業利潤占比過高,產業短缺與剩余并存,價格保持長期穩定的基礎不牢。
二是明年糧食再豐產難度增加,農產品市場價格上漲壓力增大。隨著糧食產量的逐年上升,明年糧食生產再次豐產的難度明顯加大;由于比價關系,糧經作物爭地矛盾日益突出,保持糧食種植面積穩中有升難度較大;雖然糧價等農產品價格在不斷提高,但農民種糧收益相對較低,種糧積極性難以進一步提高;近年勞動力、生產資料等成本的明顯上升,增加了農民增收難度,也增大了農產品價格上漲壓力。
三是災害性事件頻發,價格監管難度明顯增多。近年來,我國災害性事件的發生較為頻繁,常造成價格的異常波動,且由于人員流動、信息化網絡化發展快,某一地區發生災害性事件,會迅速影響到其他地區甚至全國,從而引起的價格異常波動傳播速度會變得越來越快。這種不確定性為今后的價格監管提出了更高要求。
四是資源價格改革步伐緩慢,緊迫性更強。今年我國通脹壓力較大,資源價格改革推進難度較大,深層次矛盾在不斷積累,資源環境承載能力還比較弱,資源浪費現象仍相對嚴重。
五是中小企業資金壓力明顯增多,會間接影響價格穩定。從各地調查情況看,中小企業融資難問題日益凸顯,民間信貸成本不斷攀升,一些地區民間信貸的利率水平達歷史最高,這在一定程度上會影響中小企業健康有序發展,也會間接造成部分商品價格出現波動。
從價格總體形勢看,隨著國家圍繞發展生產、增加供給、搞活流通、收縮流動性、加強監管、保障民生等各層面,采取有效措施,保障豬肉、蔬菜等食品市場供應,穩定房地產市場價格,加上世界經濟增長處于低迷狀態,國際市場輸入型通脹壓力有所減弱,居民消費價格漲幅在逐月回落,預計年底前漲幅將落至5%以下,全年CPI將上漲5.5%左右。明年,國際市場大宗商品價格的下行壓力可能會增加,隨著種植、土地、人工等費用的增加,國內糧食、蔬菜等食品價格上漲的成本壓力仍會相對較大,但由于糧食增產、穩價措施的落實到位,從市場調查情況看,近期生豬存欄、出欄量都在增加,食品價格上漲的供求壓力在減弱,且隨著保障性住房建設的強力推進,其政策效果會逐步顯現,加上食品、房地產、交通運輸、能源、資源等商品價格經過前段時間的較大幅度上漲,目前已處于較高水平,商品間的比價關系趨于合理,價格繼續上沖的可能性不大。初步估算,今年價格對明年的翹尾因素影響會有所減弱,約在1.8%左右,預計2012年居民消費價格漲幅可控制在4%以內。
三
□ 今后,物價的壓力仍會很大,應立足糧食生產和安全,繼續將穩定價格總水平放在宏觀調控首位,保持價格基本穩定
一是切實推進經濟發展方式轉變,為物價穩定夯實基礎。粗放式、外延式經濟增長是我國當前面臨的根本性問題,也是近年價格大幅波動的基礎性因素。調整出路在于,繼續鼓勵消費和社會投資,降低居民和企業負擔,研究降低間接稅比重;提高壟斷企業利潤上繳比率,建立供應鏈上企業間長期、和諧的互利互協關系,引導產業調整、轉移和升級,實現企業競爭力的提升;重視實體經濟空心化現象,努力提高實體經濟利潤率,規范金融環境和市場,減少市場流向虛擬經濟的資金規模。另外,為了提高經濟增長的質量和效益,必須在一定程度上容忍經濟增速的回落和價格總水平的上漲,關注民生、和諧、環境、經濟內生動力發展以及可持續發展。
二是抓好糧食生產和蔬菜保供,提高糧食補貼,降低流通成本。保障糧食、蔬菜等食品的生產和供應是保持食品價格穩定的關鍵,也是應對通脹的重要措施。要通過穩步提高糧食最低收購價、提高種糧補貼標準等方式,繼續提高農民的種糧積極性,并要因地制宜,合理規劃,解決好糧經作物的用地矛盾。對蔬菜市場,要強化“米袋子”、“菜籃子”行政首長負責制,落實城市菜地最低保有量制度,鼓勵城郊農民多建城郊菜地,增加郊區蔬菜種植面積,建立新的菜農進城市、進市場的渠道和規則,提高城市蔬菜自給能力。
三是用好價格調節基金,調控好糧油等商品收購、儲備和進出口。要建立健全各地價格調節基金機制,充分發揮其扶持生產、調控市場、穩定物價的積極作用,可運用基金對糧油等商品生產、調運以及批發等環節給予支持;落實糧油等商品儲備制度,確保足量庫存,發揮好吞吐調劑作用,確保地方儲備糧適銷對路、品質優良,完善應急預案,需要時調得動、用得上;加強新糧上市前后市場監管,做好產銷銜接工作。另外,要適當利用進出口渠道,調控好糧油等商品市場余缺。
四是擇機合理推進資源價格改革。要想保持價格長期穩定,價格矛盾則易疏不宜堵。應擇機理順資源價格水平,科學有序推進水、電、氣、油等資源價格改革,發揮價格機制資源配置作用,促進資源節約和節能減排。
與此同時,還要強化市場價格監管,引導市場價格預期,繼續抓好價格調控目標責任制的貫徹落實,形成各地區、各部門齊抓共管局面。(劉剛)
來源:經濟日報 編輯:張少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