權威訪談:別讓明天無藥可用——衛生部醫政司司長王羽談抗菌藥物臨床應用管理
抗菌藥物不合理使用導致的細菌耐藥,已經成為全球性的公共衛生問題。世衛組織將2011年世界衛生日的主題確定為“控制細菌耐藥:今天不采取行動,明天將無藥可用”。
繼2011年組織開展全國抗菌藥物臨床應用專項整治活動之后,衛生部8日發布了《抗菌藥物臨床應用管理辦法》。衛生部醫政司司長王羽在接受新華社記者采訪時說,加強對抗菌藥物臨床應用管理,控制細菌耐藥,是維護全人類自身健康的必然要求,也是控制不合理藥物治療費用的重要手段。
問:《抗菌藥物臨床應用管理辦法》有哪些主要內容?
答:辦法共6章59條,包括總則、組織機構和職責、抗菌藥物臨床應用管理、監督管理、法律責任和附則。
圍繞國家藥物政策和臨床合理用藥工作,辦法建立了抗菌藥物臨床應用分級管理制度,以安全性、有效性、細菌耐藥情況和價格因素等4個方面為基本原則,將抗菌藥物分為非限制使用、限制使用與特殊使用三級管理。規定醫師、藥師要經抗菌藥物臨床應用知識和規范管理培訓,考核合格后方可取得相應級別抗菌藥物處方權和調劑資格;明確了醫療機構抗菌藥物遴選、采購、臨床使用、監測和預警、干預與退出全流程工作機制;加大了對不合理用藥現象的干預力度,建立細菌耐藥預警機制;四是明確了監督管理和法律責任。
辦法的發布,標志著我國抗菌藥物臨床應用管理邁入法制化、制度化軌道,為逐步建立抗菌藥物臨床應用管理長效機制奠定了基礎。
問:把抗菌藥物分為非限制使用級、限制使用級和特殊使用級三級,有何依據?
答:世衛組織建議,將抗菌藥物進行分級管理有助于促進抗菌藥物臨床合理應用。目前,澳大利亞、愛爾蘭、印度和我國香港地區均按照世界衛生組織建議的分級方式,將抗菌藥物分為非限制使用級、限制使用級、專家級或特殊使用級3個級別。美國、歐盟雖然并未在全國或者地區層面統一對抗菌藥物進行分級,但其大多數醫療機構均采用了世衛組織推薦的分級方式。
2004年,衛生部頒布了《抗菌藥物臨床應用指導原則》,首次要求全國醫療機構將抗菌藥物按照上述分級方式進行管理。指導原則實施8年來,各地區各醫療機構執行情況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