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近年來,當每次爆發(fā)食品安全事件時,“食品安全標準”問題都會被提上桌面。本報就此對話國家食品安全風險評估中心研究員嚴衛(wèi)星,他表示,到2015年,我國食品安全標準將實現國標、地標、行標的大一統。
人物:嚴衛(wèi)星職務:國家食品安全風險評估中心研究員
近年來,當每次爆發(fā)食品安全事件時,“食品安全標準”問題都會被提上桌面。多頭制定標準,相互交叉、重復,國標、地標、行標各行其道,導致我國雖然標準總數多,但個別重要標準或重要指標缺失,部分標準科學性和合理性有待提高。
近日,衛(wèi)生部在通報食品安全國家“十二五”規(guī)劃中透露,下一步將啟動對5000余項食品標準的系統清理。食品安全標準到底存在哪些問題?這些問題的背后有著哪些深層次的原因?本報就此對話國家食品安全風險評估中心研究員嚴衛(wèi)星,他表示,到2015年,我國食品安全標準將實現國標、地標、行標的大一統。
本版采寫本報記者張然本報制圖何將
□食品安全
“人們不會因為存在飛行事故就不坐飛機,因為這些風險人們能接受。對于食品人們則希望零風險,零容忍,但這個從科學角度不能做到,這個心態(tài)需要調整。”
京華時報:我國目前的食品安全現狀如何?
嚴衛(wèi)星:頭號的食品安全問題是致病性微生物導致的食源性疾病。我們采用國外研究方法,推算食源性疾病發(fā)病率為0.157次/人年。外推至全人群,相當于中國每年發(fā)生2億多例食源性疾病。也就是說每六七個人就有一例。
京華時報:有些人拉肚子只是自己吃藥,不會去醫(yī)院解決,上述數字會不會存在低估的可能?
嚴衛(wèi)星:這是全球各國普遍存在的問題。世衛(wèi)組織曾估計,全球發(fā)達國家食源性疾病的漏報率高達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