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氣象業務體系建設成效更加顯著
記者:公共氣象服務能力得到提高,主要措施是什么?
鄭國光:發展現代氣象業務是提高公共氣象服務能力的根本途徑。五年來,我們強調并充分發揮公共氣象服務的引領作用,充分發揮預報預測業務的核心作用,充分發揮綜合氣象觀測業務的基礎作用,現代氣象業務體系建設成效更加顯著。
我們加快構建由全球和區域模式預報系統、集合預報系統、專業數值預報系統組成的較為完整的數值預報體系,建立了臺風、暴雨、強對流、寒潮、高溫等災害性天氣實時監測、短時臨近和短期預報預警業務,著力提高氣象預測預報的準確率和精細化水平。暴雨預報準確率、晴雨預報準確率、臺風路徑預報水平、汛期降水氣候預測準確率、月氣候預測準確率等均得到明顯提高,達到世界先進水平,為各級黨委政府氣象防災減災提供了堅實的決策依據。
截至目前,累計完成覆蓋全國85%以上鄉鎮的33000多個自動氣象站。建成了由172部新一代多普勒天氣雷達組成的觀測網。風云系列氣象衛星資料及產品用戶已超過2500家、遍及70多個國家和地區。形成1部法律、3部行政法規、23部部門規章以及155部地方性法規和政府規章組成的氣象法規體系。中國氣象局先后與27個省(區、市)人民政府、25個國務院部委和大型企業、19所高校簽署合作協議,還與20多個國家簽訂了氣象科技合作協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