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時能形成戰斗力?
必要時可具作戰功能
海軍軍事學術研究所研究員李杰提到,航母要形成戰斗力,必須有航母編隊,以航母為核心,周圍有艦艇,上頭有飛機,太空有衛星,還有無人機、水下有潛艇等,構成一個包括陸上兵力、空中兵力的完整體系,還必須有數據鏈溝通,“眼睛”看得遠、看得清,能夠不受干擾等,具備這些條件才能進行有效作戰。
羅援少將表示,雖然目前“遼寧艦”主要任務仍然是訓練和科研,但在必要時候也可具備作戰功能,為維護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提供有利平臺。
尹卓表示,雖說形成作戰能力是比較長的周期,但未必中國一定要這么長時間,這就看訓練的方式,如果更加科學、組織更加合理,效率更高,也可能我們會提前形成作戰能力,這個也不能排除,但是總體來說應當是比較長的周期。
我國還會建航母嗎?
至少需要3艘以上規模
尹卓表示,目前海軍還沒有找到一種比航母編隊更合適的編組樣式,使海軍的綜合作戰效能、綜合作戰能力能得到如此的繼承。因為它有了艦載機掩護,大型水面艦艇和潛艇才能充分發揮作戰能力,如果沒有航母艦載機空中的掩護,那么海軍大型
水面艦艇作戰碰到敵人的飛機,基本上他們不能出去,非常被動。
羅援介紹,按照國際通用規則,一般需三艘航母才能形成完備的戰斗群:一艘執勤、一艘訓練、一艘維修。
海洋軍事學術研究所研究員李杰認為,一個大國或強國的航空母艦,數量絕對不會只有一艘。如從航母需要或維修保養情況,尤其是海上訓練和海上活動力來看,必須至少有3艘以上。他舉例說,像美國現在有11艘航母,有3艘左右在工廠大修、維修或改裝。剩下8艘中,還有3至4艘實際上處于海上訓練中,因此真正有戰斗力的也就4至5艘。從我國發展、經濟狀況和將來海上利益的需要情況看,我國航母的規模至少要3至4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