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建議健全法律法規,防范和打擊網絡詐騙
中華全國律師協會陳際紅指出,隨著網絡應用的普及,網絡詐騙呈現多發趨勢,這主要是三方面的原因:一是宏觀法律環境不完善,缺少專門性的防范網絡詐騙的立法。二是政府部門執法不充分,許多假冒網站沒有被及時發現和處理。三是第三方認證組織發育不完善。
李欲曉建議,主管部門、行業協會或者研究機構可以發布“網站相似性報告”,政府相關部門或第三方組織也可以搜集已有的釣魚網站,制作黑名單,提醒用戶注意防范。
李懷勝說,刑法中的詐騙罪條款可以適用大多數網絡詐騙。同時,也應研究出臺針對釣魚網站、網絡詐騙等的相關法規。
“立法是一項嚴肅的事情,它需要前期論證,需要足夠的犯罪基數的支撐,需要立法技術的跟進,更需要國家立法機關在資源上的投入和政策上的傾斜。打擊和防范包括網絡詐騙在內的一切網絡犯罪,需要政府各部門群策群力,各位階法律法規協同配合,尤其是制訂和完善適應網絡時代新的罪情變化的法律法規。”李懷勝說。
專家提醒網民,提高對釣魚網站的警惕,杜絕貪占小便宜的心理,防患于未然,可以最大程度規避損失。另外,上當受騙后,應當及時向公安機關報案,減少和追回損失,還應當注意采取彌補措施,比如更改銀行密碼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