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4日上午10時,山西煤礦機械制造有限責任公司綜合性防護試驗室門前。12名在可移動硬體救生艙中連續生活了110小時的參試人員,面帶微笑地走出了艙門。至此,山西煤機公司研制的可移動硬體救生艙順利通過了國家安標中心的110小時綜合防護試驗,取得圓滿成功。
可移動硬體救生艙是山西煤機公司依托自身豐富的煤機產品研發經驗,與河南理工大學共同開發的一種專門為煤礦井下設計的全新高科技救生設備,是在井下發生煤塵爆炸,瓦斯爆炸、突出,火災及冒頂等緊急事故時,為井下礦工獲得逃生機會提供的避險設施。該設備由氧氣供給保障、環境監測、溫濕度調節、空氣凈化、通信、照明和指示、動力供應、監控等系統組成,能有效抵御二次爆炸沖擊,隔絕有毒有害氣體環境、高溫煙氣等,為井下被困人員提供生存所必需的氧氣、食物、水,有效處理人體代謝產生的有毒有害氣體,實時監控艙內外環境參數指標,為礦工贏得寶貴的獲救時間。
自2011年9月問世以來,可移動硬體救生艙先后亮相太原中部博覽會、北京國際采礦技術展覽會,以其博采眾長、匠心獨運的顯著優勢受到廣大用戶和有關專家的好評,先后進行了大大小小數十項試驗,包括4小時、6小時、24小時、48小時的真人試驗,在不同方面充分驗證了產品的理論設計和制造水平,并得到了進一步完善。
據山西煤機技術中心設計一所靳宇暉所長介紹,在本次可移動硬體救生艙110小時真人試驗中,山西煤機嚴格按照國家有關救生艙最新標準規定的試驗條件,在國家安標中心專家的現場監督下,圓滿完成了綜合性防護試驗。下一步,可移動硬體救生艙將正式投入批量生產,以滿足市場需要。(記者李兵 通訊員 曹克順 張俊宏)
來源:山西日報 編輯:張少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