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當前,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改革進入深水區,經濟發展的結構、機制、動力、速度都在發生深刻變化,所有這些都對農業農村發展產生了深刻影響。一方面農業農村工作環境條件正在發生重大變化,另一方面農業農村工作自身也正在發生重大變化。已經到來的2015年,我省農業農村經濟該如何適應新形勢、新變化?剛剛閉幕的全省農村工作會議已經給出了答案。本報就會議精神進行了輯要和解讀,與廣大讀者共享。
機遇與挑戰
農業抵御自然災害能力不強、比較效益低下。
農民收入偏低、扶貧攻堅任務艱巨。
農村基礎設施建設相對滯后、公共服務欠賬較多。
農村勞動力大量轉移,務農勞動力素質結構性下降。
經濟下行壓力加大,對農民就業、增收的不利影響開始顯現。
政策拉動,惠農力度持續加大。
工業化、城鎮化成為農業農村發展的重要引擎。
一系列重大基礎設施和產業項目將使農業農村直接或間接受益。
消費結構升級拉動農產品量和質的提升。
新型業態日益成為農業增效、農民增收新增長點。
重點工作
1 轉變發展方式構建特色現代農業體系
解讀:
這是我省農業適應新常態、引領新常態的迫切需要和現實選擇。其內涵實質是要更加注重提高市場競爭力、更加注重農業技術創新、更加注重可持續發展,積極把現代科技成果、產業組織方式和新商業模式等引入農業,推動農業發展由主要依靠數量增長轉到數量質量效益并重上來,由主要依靠資源和物質投入轉到依靠科技進步和提高勞動者素質上來,不斷提高農業發展的質量和效益,進一步鞏固強化農業基礎地位,促進農民持續增加務農收入。
路徑:
調整農業內部結構,穩定提高糧食生產能力,培育壯大特色優勢產業。
推進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大力發展農業產業化,積極開發農業多種功能。
推進資源節約、環境友好現代農業發展,推進農業科技創新。
2 興水增綠強化水資源和生態環境保護
解讀:
經過長期努力,大氣力治山治水,我省基本遏制并初步扭轉了生態惡化的趨勢,但生態環境總體上仍然十分脆弱。增綠就是要重現青山綠水。遵循自然規律,立足山水林田湖生命共同體,統籌自然生態各種要素,協調推進造林綠化、水土保持、水生態修復、草地保護建設等工作,著力保護和改善生態環境。特別是水資源,與其他資源相比,仍然是“木桶”的短板。興水就是要破解水資源瓶頸制約,加大節水力度,加快推進重大水利工程和農田水利建設,確保農業農村和整個經濟社會發展的合理用水需求。
路徑:
要切實抓好節水工作;扎實推進重大水利工程建設;大力抓好農田水利建設。
繼續強力推進造林綠化;加快實施水生態修復;加強草地保護和建設。
3 持續改善農村人居環境建設新農村
解讀:
多年來,我省著力統籌城鄉發展,從實施農村飲水解困工程、到實施農村兩輪“五個全覆蓋”“五件實事”、再到去年啟動農村人居改善工作,極大地改善了農村的落后面貌,廣大農民群眾得到了更多的實惠。盡管面臨經濟下行壓力,但越是困難時期,越要更加注重保障基本民生、更加關注低收入群眾生活、更加重視農民群眾基本訴求。
路徑:
推進完善提質、農民安居、環境整治、宜居示范四項工程。
繼續辦好“五件實事”。
4 發揮城鎮化輻射效應推進城鄉一體化
解讀:
受長期城鄉二元結構的影響,我省城鄉發展很不平衡。要從建立健全城鄉一體化體制機制入手,加快推進規劃編制、基礎設施、公共服務、產業布局一體化,促進新型城鎮化和新農村建設協調推進、一體發展。
路徑:
積極推進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
加快推進城鄉公共資源均衡配置。
充分發揮城市對農村的輻射帶動作用。
推動縣域經濟持續健康發展。
5 推進扶貧開發加快貧困地區脫貧致富
解讀:
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重點難點在貧困地區。當前,我省貧困地區生產生活條件還沒有根本性改善,支撐區域發展的產業基礎仍然薄弱,貧困人口主要集中在呂梁、太行兩大自然條件較差的地區,全省扶貧開發已經進入到攻堅克難的關鍵階段。要圍繞貧困群眾增收脫貧這一核心任務,抓住促進農民穩定就業這個關鍵環節,堅持“輸血”與“造血”相結合,把扶貧開發作為最重大的民生工程來辦。
路徑:
實施好“百企千村”產業扶貧開發工程。
積極開展金融扶貧,繼續抓好教育扶貧。
推進異地扶貧搬遷,落實精準扶貧機制。
6 深化改革激發農業農村發展活力
解讀:
過去農業農村發展取得一系列重大成就,其中一條最基本的經驗就是改革;在經濟新常態下推進農業現代化和城鄉一體化發展,仍然要靠改革。改革就是要讓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更好發揮政府作用和維護農民主體地位,創新體制機制,形成更為合理的制度安排。
路徑:
深化農村土地制度改革,探索發展多種形式的適度規模經營。
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健全完善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構建新型農業經營體系。
探索推進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開展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試點。推進農村金融改革,深化水利和林業改革。
主要指標
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幅7%以上。
水利投資431億元。
新增農田實灌面積180萬畝,今年力爭總面積達到2300萬畝。
新造耕地30萬畝,建設高標準基本農田200萬畝。
糧食產量穩定在110億公斤以上,夏糧面積1000萬畝以上。
力爭今年全省農產品加工企業銷售收入突破1400億元。
今年雁門關生態畜牧經濟區要完成退耕還草100萬畝。
新建20萬畝膜下滴管示范工程。
今年完成造林400萬畝以上。
農村人居環境改善全年完成投資220億元。改善50萬農村人口和10萬農村學校師生飲水條件。新改造農村道路500公里。綠化村莊500個,新建老人日間照料中心1000個。實施30萬戶廣播電視衛星戶戶通提質工程。新建改建各類農村房屋21萬戶,解決64萬困難群眾的安居問題。完成300個村的污水處理任務。抓好200個省級美麗宜居示范村創建。
扎實辦好“五件實事”,改造農村困難家庭危房8.5萬戶,新建改建農村幼兒園300所,易地搬遷農村貧困人口10萬人,推進城鄉清潔工程,培訓新型職業農民10萬人。
500個貧困村實現整體脫貧,再完成50萬貧困人口脫貧任務。
百企千村產業扶貧開發工程今年完成投資240億元。
今年在58個貧困縣實現金融扶貧小額貸款全覆蓋。
全面開展土地承包經營權確權登記頒證工作,兩年基本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