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瑞明正在給雞喂玉米碎粒。26歲的山西農民工李瑞明回鄉創業養土雞,卻因地處深山,交通不便,土雞蛋無人問津。 受訪者提供
每天早晨六、七點鐘,26歲的李瑞明打開窯洞的門,母雞和小雞一窩蜂地涌出去。他2014年離開城市,回到老家山西臨汾市隰縣下李鄉王家莊村,創業養土雞。
30日,李瑞明接受電話采訪時說,因地處深山,土雞蛋無人問津,只能托人送到太原賣,刨去成本,獲利甚微。
他原先的夢想是擁有一家汽修廠。2010年,他來到太原圓夢。微薄的工資、不足6平方米的公用房間和孤獨擊敗了他。半年后,他選擇回臨汾打工,“在太原沒錢、沒人脈,汽修廠永遠開不起來。”
2014年,上街為剛生產完的妻子買補品時,他發現所謂的“土雞蛋”全是普通雞蛋。他決定回鄉養出真正的土雞蛋。他把妻兒托付給岳父,帶著五萬元借款,獨自回到出生的村莊。
和中國無數個鄉村一樣,因水質不佳、地處偏僻、進城打工等原因,人們陸續搬走,包括李瑞明的父母,整村人只剩下他六十多歲的伯父。李瑞明購買了一千多只雞苗,選擇村里一個幾百米高的山頭當養雞基地。
幾眼無人居住、滿是裂縫的窯洞是李瑞明、伯父和小雞的家。白天,小雞們在山間散步,吃的是李瑞明自家種的小米和玉米。山中無水,村里的水質不好。每隔數天,李瑞明還要下山去拉糧食買水。
他沒有經驗,最初每天都有幾只小雞死亡,七個月后,再也沒有雞死亡。目前,他擁有七百多只雞,僅五百只能下蛋,每只雞每三天下一次蛋。吃糧食長大的雞下蛋小,每天下兩百個雞蛋,只有十幾斤重,糧食成本卻高達一百六十元左右。
雞蛋有了,銷路卻成了問題。因太過偏僻,附近的人經濟不富裕,很少有人愿意跑遠路來買雞蛋。李瑞明只能托人把雞蛋捎到太原出售。二十元一斤的雞蛋,刨去各種成本費,再加上規模小、產量低,李瑞明每月僅能獲利一千元左右,五萬元欠款不知何時才能還清。
雖前途渺茫,李瑞明卻不想放棄,“我投入這么大精力,不能隨便放棄。而且,如果我走了,村子就真的消失了。”他又訂了兩千只雞苗,用微信在朋友圈內宣傳,還打算請朋友錄制宣傳視頻。
目前,李瑞明的夢想是,擴大養殖規模,賺錢后修好自家的老房子,把父母和妻兒接來,在老家扎根。
近年來,越來越多的農民工返鄉創業。據公開資料顯示,近年來,全國已有數百萬有技術、有資金、對農村有感情的農民工返鄉創業。(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