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四化”一同推進領先區建設的日益深入,懷仁縣今年全面展開了創建“國家衛生縣城”和“全省環保模范縣城”行動,轉方式、調結構,努力實現經濟建設與環境建設、物質文明與生態文明的互促雙贏,逐步走上了一條自然、生態、現代、宜居的發展之路。
人造濕地“喚醒”沉睡河流
夏日清風,碧波蕩漾,水流清澈,水面不時有鳥兒掠過,沒想到咱們懷仁還有這么好的地方……這是5月30日上午,在懷仁縣城居住的楊建華一家人開車來到磨道河濕地公園游玩時發自內心的感慨。
“懷仁之長在于煤,懷仁之短在于水”,該縣縣委書記王智杰在許多場合如是說,水成了懷仁縣委、縣政府發展中最關注的一件大事。去年以來,該縣緊緊抓住引黃北干線途經懷仁的大好機遇,借助懷仁縣境內已建成和利用的引黃北干線上第二大水庫——金沙灘水庫的地理優勢,大做水文章,大力實施中水回用工程,整合地表水和引黃工程水資源,營造“城水相映、水系相連、林水一體、人水和諧”的城市大水系。
該縣投入23億元,鋪開了以東水西調、除險加固、節水灌溉、改善環境、污水處理為主的“六大水系”建設,以及有著“蓄、調、保、節”水源和休閑旅游功能的“三大濕地”修復,正在扎扎實實地推進。到“十二五”末,水域面積由目前的1.9萬畝,增加到7萬畝,約占該縣平川面積的4%,并將新增灌溉面積9萬畝。僅磨道河水系建設工程全部完工后,可形成池、塘、潭、庫10個水面,將新增水域和濕地面積12110畝,新增蓄水量550萬方,并沿途3個鄉鎮11村莊灌溉3萬畝農田。一個“水清、岸綠、景美、游暢”的水城將呈現在晉北大地,整個水系將“活起來、流起來、清起來、靚起來”。懷仁人民也將能夠嬉戲于波光瀲滟的碧湖上,過上如詩如畫的美好生活。
環境是最稀缺的資源,生態是最寶貴的財富
工業是懷仁的優勢所在,但懷仁縣主要領導一直這么認為,環境是最稀缺的資源,生態是最寶貴的財富,堅持節能、減排、倡導低碳發展,追求綠色增長。在環保先行的理念下,該縣騰籠換鳥,把幾十家污染企業陸續搬出城外,騰出土地,發展高科技、低污染新型工業。今年該縣確定的55個重點項目中,涉及醫藥、農產品加工等非煤項目達46個。
該縣依靠科技進步,調整產業結構,千方百計將資源廢物“吃干榨盡”,實現工業生產的“零排放”。在污染企業安裝了在線監測系統,全天候排污監控。水泥生產企業從原料進場到產品出廠四個主要程序,全部采用袋式收塵設施或靜電除塵設施,使企業粉塵排放達到國家標準。特別是金沙灘陶瓷工業園區,安裝廢水一體化處理系統,對產生的廢水進行回收利用。同時把百余根煙囪撥掉,全部使用煤氣或天然氣燒成,并不斷加大技術改造,僅去年就投資22.4億元對陶瓷工業園區15個技改項目進行提升。
不僅如此,該縣要讓“廢物變資源”,真正實現資源集約、節約和循環利用。新引進的朔州煤電宏力再生工業園項目和金沙灘5億元固廢綜合利用項目的開工建設,就是利用工業固體廢物和廢棄煤矸石,加工生產粉煤灰加氣混凝土砌磚、煤矸石燒結磚及粉煤灰、灰渣無機纖維,項目建成后每年消耗和循環利用粉煤灰30萬噸、礦渣15萬噸、煤矸石300萬噸,節約標煤燃料5萬噸。焙燒窯余熱可供采暖面積6萬平方米,每年可發電200萬度。
多還“舊賬”,不欠“新賬”
不論是恢復濕地還是節能減排,都是在還“舊帳”,同時他們努力做到絕不欠“新帳”,千方百計地為后代子孫謀福。獲得“國家園林縣城”后并不滿足,還要全力建設森林城市,一如既往的植綠正從坡上走下平川、走進城鄉,最終讓路渠田同步綠化,山坡溝綠樹覆蓋,村廠校林木環繞,目的是城鄉間共同創建一個更加舒適優良的生活環境。
把“黃金地段”辟出來建“綠地公園”,為未來子孫留住青山綠水。該縣在大規模高起點城市擴建中,確定“把最好的地段留給市民”,在繁華地段興建了10多個綠地公園。在人民公園修葺花園綠地的同時,建起孔子像雕塑、魁星塔,在優美的環境中營造尊師重教的好氛圍。豐火臺廣場,把荷花植入小橋流水中,花壇、奇石、小亭等精品小游園,情趣盎然。
在“黑色金庫”上建“綠色銀行”。該縣立足西山坡一帶,打造集團化、規模化、產業化的新型西山煤電區的同時,將遍布山上的洗煤場全部“退山入園”, 18家企業搬進金沙灘煤炭物流園區內集約發展。緊接著,該縣實施了挖一噸煤栽一顆樹,投入50個億,高標準、大規模、上檔次地在荒山上分三期,打造起了氣勢恢宏、浩瀚無邊、蔥蘢連綿的 “綠色海洋”—金沙灘30萬畝生態經濟園林區,扎實推進“林成風景”,實現生態建設和旅游發展雙贏,實實在在地為當地群眾的生產和生活營造絕佳的宜居環境。
栽樹就是“栽歷史、栽人文”,該縣把近3萬株大樹扎根在縣城里,并堅持城市建設到哪里,綠化就跟到哪里,形成了“樹木常青,花草繽紛,景點遍布,環境優美”的森林城市新格局。目前,該縣綠化面積已達到800萬平方米,綠化覆蓋率達39.7%,人均公園綠地達10.5平方米。
來源:中國日報山西記者站(記者 孫瑞生 通訊員 李斌 李春利) 編輯:許銀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