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臺被譽為“世界支架王”的7米高液壓支架高揚著它用優質鋼材鑄成的頭顱,矗立在鄭州煤礦機械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生產區的門口。7米,這是鄭煤機2009年11月創造出的液壓支架世界最高支護高度。更讓國人揚眉吐氣的是,這個7米支架還配備擁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電液控制系統。這項關鍵技術的突破,實現了我國高端煤礦裝備的完全國產化,成為“十一五”期間我省實施“重大科技專項”計劃的成功典范。
省級以上企業研發中心達930個
是“十五”末的200%
“這些年,我省的自主創新體系不斷完善。截至2009年,省級以上企業研發中心達到930個,是‘十五’末的200%;省級以上重點實驗室63個,是‘十五’末的262%。2009年,全社會研究開發費用達到149億元,地方財政科技投入35億元,分別比‘十五’末增長168%和151%。”11月18日,省科技廳有關負責人公布了這樣一組令人欣喜的數據。
在自主創新體系完善的過程中,我省以重大科技專項為抓手,突破了一系列經濟社會發展的關鍵核心技術。到目前,已投入財政科技資金3億元,實施了51項重大科技專項,引導企業投入研發經費27億元,取得了顯著效益。
如鄭煤機實施的“大采高高可靠性液壓支架及電液控制系統”,開發出世界最大采高的7米液壓支架,并攻克了核心技術電液控制系統。該系統經過10個月的井下工業性試驗,達到了進口同類產品的水平,部分性能優于國際水平,現已獲訂單45億元。
11月18日,鄭煤機集團公司工會主席徐永恩告訴記者:“電液控制系統就是高端液壓支架的‘大腦’,過去核心技術一直由德國、美國壟斷。鄭煤機開始批量生產、使用7米高支架后,迫使一些國外公司黯然退出中國市場。目前,鄭煤機生產的高端支架已占國內市場份額的60%。”他還給出大家算了這樣一筆經濟賬:“過去,一個礦務局5萬人以上在幾十個工作面干1年,才能采煤1000萬噸;而現在,用上這種7米高支架后,100多個工人在一個工作面干1年,就能采煤1800萬噸。”
獲得國家科技獎勵75項
4年3次創歷史新高
“十一五”以來,我省科技創新能力顯著增強,共獲得國家科技獎勵75項。在國家科技獎勵總數沒有增加的情況下,我省獲獎數量和質量5年中3次創歷史新高。2009年,專利申請量近2萬件,比2005年增長118%,專利授權量首次突破萬件大關。許繼、中信重工、華蘭生物等一批骨干企業和省農科院、鄭州大學等創新能力進入全國同行業先進行列。
為了建設高層次科技創新人才隊伍,2007年,省政府新設立了以培養兩院院士后備人才為目標的“中原學者計劃”。目前“中原學者”已達15人,通過3年實施,取得重大突破,首批“中原學者”鄭州大學申長雨和省農科院張改平分別當選中國科學院和中國工程院院士,使我省擁有了兩位50歲以下的年輕院士。
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年增20%
高出工業增長速度6個百分點
通過重大科技專項的實施,我省解決了一批產業發展中的關鍵技術難題,使特高壓輸變電裝備、礦山裝備、超硬材料、多晶硅、盾構、生物疫苗、鋰離子電池等產業的技術水平達到了國內領先或先進,有力促進了這些產業的發展?!笆晃濉币詠?,我省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實現年均增長20%左右,高于同期工業增長速度6個百分點左右。
“十一五”以來,全省共培育農作物新品種494個,其中國家審定新品種78個。小麥新品種“鄭麥9023”、玉米新品種“鄭單958”連續多年位居我國小麥、玉米推廣面積第一位,并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小麥品種已從過去的8~10年更換一代提升到4~5年更換一代,小麥良種對小麥生產的科技貢獻率達40%以上,居全國首位。
加快構建自主創新體系
組織實施一批重大科技專項
“今后一段時期,我省將實施自主創新體系建設工程,加快構建自主創新體系,促進企業成為技術創新的主體。力爭到2012年,全省70%以上的大中型工業企業建立研發中心。爭取安陽、南陽等高新區升格為國家高新區,抓好鄭州、洛陽國家創新型試點城市建設?!痹谡劦綄淼陌l展方向時,省科技廳有關負責人如是說。
接下來,省科技廳將組織實施一批重大科技專項,如兆瓦級風力發電成套裝備、軌道交通關鍵技術與裝備、節能與新能源汽車、名優花卉新品種及產業化技術等。以關鍵核心技術的突破帶動形成和壯大一批新興產業和產業集群,提高傳統產業的核心競爭力。
另外,我省還將加大對農業科技創新的支持力度,以設施農業、循環農業、精準農業等為重點,大力推進生物技術、信息技術和裝備技術等現代高新技術在農業生產中的應用,推進農業結構調整,提高農業比較效益,進一步提高農產品質量安全水平和市場競爭力。
來源:河南省商務廳網 編輯:鄧京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