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新地標 賽后煥新生
節儉辦大運,不僅體現在場館設計、建設上,更體現在場館的賽后利用上。如何能讓大運場館適應多種比賽要求,并在賽后充分發揮作用,是深圳大運中心開建伊始就非常重視的問題。從大運申辦到籌辦進入沖刺階段,節儉辦會理念貫穿籌辦工作的始終。
大運執行局場館部負責人向記者介紹說,以大運場館的布局為例,除了大運主場館和深圳灣體育中心,大部分場館都設置在社區、學校以及體育訓練基地,這種布局一方面能夠充分滿足比賽需求,另一方面,賽后這些場館能夠迅速轉化為群眾體育場所,在平衡全市體育基礎資源不均衡的前提下,也能加速特區內外一體化的進程,真正做到惠及民生。
與北京奧運會的奧運村、廣州亞運會的亞運村不同,深圳市將大運村選址在了新的深圳市職業技術信息學院,村內的建筑和房間格局,都是參照大學校園宿舍標準建造。賽時將學校“暫借”給了運動員,比賽結束后,大運村就變成了學生的宿舍,不僅沒有浪費資源,反而為社會創造了效益。
劉志達介紹說,體育館場地內采用了冰場地面與活動木地板相結合的特殊構造,充水后48個小時即可結冰成為冰場,可舉辦短道速滑、花樣滑冰、冰球、冰壺等國際性賽事;放水后鋪上活動的木地板,又立即“變身”為標準的籃球、羽毛球運動場。比賽時根據比賽類型靈活布置,可以滿足16種室內比賽的需求。
在體育館中央,記者看到大運中心還特意配備了斗屏,完全可以滿足NBA比賽的要求。據介紹,目前這座體育館的座位數、地板質量和設計形態都符合NBA比賽要求,在大運會結束后,相關部門將與NBA方面溝通,爭取在深圳承辦NBA季前賽。同時,體育館屋頂承重滿足大型文藝演出對燈光、音響的要求,還附設了永久性的冰球熱身館和體操熱身館,這些設計為賽后場館運營帶來了更多可能性,在未來將成為世界級的綜合性文化體育場所。
更加令人期待的是,這些宏偉壯觀、設計新穎的大運場館,在賽事結束后將面向公眾開放,成為全民健身與休閑的場所。記者在游泳館外看到,專門為兒童設計的戲水樂園正在建設中,色彩繽紛的戲水設施童趣十足。工作人員介紹說,游泳館在大運會結束后將成為一個多功能的水上運動中心,既可舉辦大型國際賽事,又能為公眾提供水上娛樂、運動、休閑、健身能服務,是深圳市民又一個戲水休閑的好去處。
我們有理由期待,“水晶石”的璀璨光輝一定會在8月的深圳綻放,也一定會在大運會歷史上寫下屬于深圳的輝煌一頁。
來源:中國日報深圳記者站(記者 陳虹) 編輯:馮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