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深圳第26屆世界大學生夏季運動會(以下簡稱“深圳大運會”)火炬傳遞模擬演練近日在深圳大學校園內舉行,深圳大運會火炬傳遞方案逐漸露出水面。
據了解,大運會火種采集工作初步定于4月25日在清華大學舉行。此后,大運火炬傳遞將分成三個部分:第一部分校園傳遞,5月4日,正值大運會倒計時100天,大運會火炬傳遞在北京大學校園啟動,接下來在深圳大學和廣州大學城傳遞;校園傳遞完到8月初,是網絡虛擬傳遞階段,以大運會官方合作媒體騰訊網為平臺;在開幕式前兩天,即8月10日、11日,將在深圳市區內傳遞。
據相關媒體報道,為體現深圳節約辦大運的原則,深圳大運會執行局放棄了原先制定的全國50所高校、3000名火炬手參與大運會火炬校內傳遞的方案,而把大運會火炬傳遞的亮點放在網絡虛擬傳遞上。
據騰訊公司介紹,此次騰訊網線上火炬傳遞活動主要通過騰訊微博和騰訊朋友兩大平臺展開。其中騰訊朋友大運高校火炬手傳遞活動將在100所高校進行宣傳,同時開展線下活動;微博傳遞將基于騰訊微博平臺,同時利用客戶端的優勢實現火炬在線虛擬全民傳遞。
這是騰訊公司繼北京奧運會后又一次為國際大型賽事提供線上火炬傳遞服務。騰訊公司表示,北京奧運會的線上傳遞是基于客戶端點亮圖標的方式進行,而深圳大運會網上火炬傳遞活動將引入騰訊朋友傳遞和微博傳遞兩個概念。“我們預計可以吸引千萬級以上的網友參與”,騰訊公司公關部經理毛曉芳告訴記者。
她同時表示騰訊微博和朋友火炬傳遞工作正有條不紊地進行準備,活動將于5月4日隨著線下傳遞活動的開始同時展開。
超過500多名志愿者參加了4月10日在深圳大學校園內舉行的火炬傳遞模擬演練,其中包括75名模擬火炬手,以及在沿途各傳遞點守候的150名大學生。模擬演練于當日下午14點30分正式開始,火炬傳遞線路為環繞深大校園一周,總路程超過4公里,每個火炬手的奔跑距離大約是50米,整個傳遞過程耗時約40分鐘。
記者在現場觀察到,演練有條不紊,75名模擬火炬手在圣火護衛隊的護衛下,從深大圖書館出發,沿校園內跑完約三四公里的路程。而這一路線,基本上就是5月10日大運火炬在深圳大學校園傳遞的實地路線。
據相關媒體報道,8月10日和11日兩天深圳市內火炬傳遞的具體方案還在商討中,路線也未最終確定。這兩天的火炬手也將各有側重:10日那天的火炬手大部分將在深圳市民中選拔,重在本土化;11日則重在國際化,初步設想是讓參加大運會的每個代表團都派出一名代表參與火炬傳遞。
據了解, 模擬傳遞的火炬是真火炬,用于交接的兩支火炬,一支是去年廣州亞運會時使用過的;一支是今年大運會的火炬樣本。深圳大運會火炬呈橢圓柱形,由60塊多彩切片組成,可以任意旋轉出各種造型,是一支可與火炬手互動、造型百變的火炬,設計者是來自中央美術學院奧運藝術研究中心的設計師萬力。
據介紹,火炬的設計靈感來自于深圳世界大運會會徽“快樂的U”,以圓點切片為基本元素構建火炬基本形態。每個橢圓形切片以世界大運會色彩系統為基礎,以紅、黃為主色調,體現陽光、青春、圣火的色彩意向。火炬的設計,使每一位火炬手都可以根據自己的想象,旋轉出自己喜愛的火炬形態。這一創新突破了以往火炬單一的造型,成為此次大運會的亮點。深圳世界大運會火炬主要采用丙烷為燃料,此燃料為清潔燃料,體現了節能、低碳、綠色的大運理念。
來源:中國日報深圳記者站(記者 馮媛) 編輯:于姝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