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文鋒繪圖
深圳第一塊泥頭車安全管理“兩牌兩證”獲得者——深圳市自卸車協會會長吳仁開展示其申請到的牌照。記者 魯力 攝
在深圳市南山一個荒僻角落,密集的雨點不停地落下,30多歲的杜長芳任雨水卷身,皺著眉頭傾聽對面帳篷里的話筒傳出的一字一音,帳篷里正在舉行泥頭車安全管理“兩牌兩證”發放儀式,而杜長芳和她的2輛四川牌泥頭車,將成為深圳市場的“邊緣者”。
2013年4月17日,深圳舉辦泥頭車安全管理“兩牌兩證”發放儀式,對于第一批通過各部門資質審查的泥頭車和通過市自卸車協會培訓合格的駕駛員,分別發放“檔案號牌”和“備案合格證”。
泥頭車實行“兩牌兩證”制度全國尚屬首創。“檔案號牌”和“備案合格證”是深圳特有的新增上路憑證。下一步,所有在深圳從事余泥渣土運輸的駕駛員和車輛實行“兩牌兩證”管理。
在“兩牌兩證”制度之前,深圳對異地牌泥頭車進行了規范化備案委托整理,99%以上異地牌泥頭車被拒之門外,這意味著5550多輛還在深圳道路上奔跑的異地牌泥頭車需要在5月10日截至期到來前,尋到新出路。
1999年來深圳打工的杜長芳一家在3年前用40萬元貸款買了2輛泥頭車,通過了政府異地泥頭車備案審核,但到最后一關被卡住,沒有一家合資質泥頭車企業愿意接收。杜長芳抱著最后一絲希望,來到沒收到邀請的這個泥頭車“兩牌兩證”發放儀式現場,希望監管部門幫忙找到一個可以投靠的企業。她的身邊站著十幾個這樣的車主。
多年來,泥頭車釀造的悲慘事故,尤其是2012年的“10·17”特大交通事故,促使深圳市委、市府“甩開膀子”對準泥頭車亂局,成立泥土車整治辦,將其納入2013年政府工作報告,同時作為今年深圳市府111項民生實事向社會承諾完成,要求持續開展泥頭車等重點領域專項整治工作。
深圳多位人大代表和政協委員在今年建議案中專門提到要規范市場管理,提高準入門檻,培育規模化、集約化和專營化的運輸市場,將所有在深營運的泥頭車和駕駛員納入統一監管范疇。
正因為此,市場秩序最為混亂的異地牌泥頭車市場,首先遭受大洗牌。
從5月10日起,深圳市住建、交警、交委、城管全面開展“兩牌兩證”執法檢查工作。也就是說,沒有“兩牌兩證”的泥頭車,將在當日開始不能從事土石方運輸,不能出入工地、受納場,不能在路面行駛。
“現在我不知道怎么辦,沒企業托管,我的車子變成‘黑車’了。”在散會時,天晴了,杜長芳的臉色卻陰沉著。
“兩牌兩證”制度
■深度分析
現狀市場混亂,多頭治理
多年來,泥頭車頻釀慘劇,輿論頻敲警鐘,引起各界重視。昨日,泥頭車市場大洗牌牌底揭開,絕大部分異地泥頭車因不合規范而被拒之門外。
加強泥頭車規范化管理的合理性與正當性是什么?
記者采訪了深圳市泥頭車管理辦及下轄交警、交委、城管和住建等部門相關負責人,綜合如下:
首先,無營運資質,非法從事營運活動。深圳泥頭車運輸行業準入門檻低,在深圳營運的泥頭車七成以上為異地車輛,八成以上缺少相關證照,泥頭車與駕駛員流動性大,安全管理意識淡薄,安全主體責任不明確,車況欠佳、非法改裝現象突出。
其次,低價競爭,多拉快跑,擾亂市場秩序。深圳多為異地泥頭車,這些無營運資質的車輛往往“多拉快跑”,低價競爭,擾亂市場秩序;由于缺乏保養,剎車、制動等方面存在很大安全隱患。
第三,肆意違法違章,擾亂交通秩序,危害公共安全。泥頭車多私自加高車廂,由于重心提高,極易造成側翻事故。100噸以上的車輛大大縮短了深圳道路、橋梁的壽命,帶來橋梁坍塌的極大安全隱患,甚至在市政道路、國有儲備用地或排水管網等偷排亂倒。
第四,層層轉包,監管不到位,一旦發生重特大道路交通事故,往往會互相扯皮,難以賠付,導致最后政府出錢賠付,2012年的“10·17”道路交通事故就是典型案例。
第五,異地泥頭車運輸企業安全主體責任得不到落實,異地泥頭車安全監管嚴重缺位。
此外,除了泥頭車運輸市場混亂、行人交通意識不強之外,泥頭車監管部門涉及住建、交警、交委、城管等,多龍治水,難以落實監管主體責任,造成監管聯動效果一直不明顯。
調查異地牌泥頭車備案99%被拒
本次泥頭車大洗牌,重點是對混亂無序的異地牌泥頭車規范化整治。據記者粗略了解,99%的異地牌泥頭車無法持有“兩牌兩證”上崗。
深圳市交委《備案通知》明確異地車備案托管按照這樣的流程:深圳市交通運輸委員會港航和貨運交通管理局(以下簡稱“市交委‘港貨局’”)委托深圳市自卸車協會進行備案初審。初審通過后,移交市交委“港貨局”審核。由港貨局發函至企業所在地交通運輸主管部門,經當地主管部門確認后,允許同深圳土石方運輸業務投標資質企業簽訂安全托管協議書,依托深圳企業參與營運。審核后,確認備案托管通過。發現對異地車輛安全管理不到位的,按照托管協議追究受托管企業的相關責任。
今后泥頭車會掛有類似NA0001這樣的車牌。N指泥頭車,A是企業類型,其余是牌數。深圳泥頭車企業按照資質分為A、B、C三類。A類是合規范、上規模的大泥頭車企業,可參加大型工程投標;B類企業規模小,合規范,可運輸,但不能參加投標大工程,可做一些小工程;C類是外地托管車輛。按照規定程序,泥頭車B類企業不發牌,車輛報廢后,B類牌就沒有了,B類企業也可以轉化為A類,今后深圳的A類泥頭車企業會更多。
到備案截至期2月28日,A類深圳牌有1340個,B類深圳牌有1000個,C類目前托管僅53個。深圳全市泥頭車企業有100家,27家通過審核。
市交委“港貨局”貨運管理科科長彭帆稱,備案截至期過后,參與自卸車協會備案的異地泥頭車才500輛,通過初審備案的才115家異地泥頭車企業共200輛車,之后,港貨局將200輛車牌照資料發回企業所在地交通運輸主管部門,只剩下180輛異地車,到最后2月28日備案托管截至期,僅有53輛找到深圳托管企業。
據交警局特勤大隊負責人統計,深圳外地泥頭車數量達6000輛,目前僅53輛獲得托管,異地牌泥頭車重新上崗通過率不足1%。
為何會出現如此低的通過率?
據行業反映,自異地泥頭車備案托管工作開展以來,已有大量不符合法規要求、存在安全隱患的異地泥頭車自動退出深圳市場。深圳市泥頭車自卸車協會會長吳仁開介紹,異地泥頭車車主對深圳備案新政策表現冷淡,關鍵是“當地車管所或交管局沒有提供合適的證明”。一些外地泥頭車車主也表示無法找到托管企業,難以上新牌。
目前,港貨局正積極推進備案車輛同深圳具備土石方運輸業務投標資質企業進行安全托管,并要求異地車輛安裝GPS動態監控設備,現已有53輛異地泥頭車完成備案托管,獲取在深圳從事泥頭車運輸經營資質,全面納入深圳監管體系。
余下5000多輛異地牌泥頭車出路何在?
彭帆稱,有四種方式:一是因成本、管制等問題回鄉;二是通過上述方式接受備案托管,依托深圳達標資質企業參與營運;三是將車輛轉至深圳籍,在深圳公司名下營運,“這有成功案例”;四是外地人在深圳成立深圳泥頭車企業,上深圳牌,實現本地化經營。
“兩牌”即在深圳市行駛的所有泥頭車除需懸掛中華人民共和國核發的車輛號牌外,還需在車輛醒目位置懸掛有市交通運輸委審核備案編號形成的“檔案號牌”,標有所屬企業在深圳登記注冊(或備案托管)的企業和車輛檔案編號等信息,實行一車一專用檔案號。
“兩證”即在深圳市駕駛泥頭車的所有司機除持有中華人民共和國車輛駕駛證外,還需持經市交通運輸委對其《從業資格證》審核備案。其中有3年B2牌以上駕齡作為硬性規定,并經自卸車行業協會對其培訓合格后發予“備案合格證”。
檢查日期
5月10日起,各部門全面開展“兩牌兩證”執法檢查工作,沒有“兩牌兩證”的不能從事土石方運輸,不能出入工地、受納場,不能在路面行駛。
適用范圍
“兩牌兩證”管理制度適用于土石方運輸作業自卸車,具體為3軸、4軸和6軸的余泥渣土及建材運輸車輛。
下一步,攪拌車將納入“兩牌兩證”管理范疇。
4.5噸以下(含4.5噸)的小型建筑垃圾運輸車輛暫未納入本次“兩牌兩證”管理范圍。(記者/李榮華)
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