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有自己的基因庫、日本有,歐洲也有,而中國在此之前一直沒有自己的基因庫。我們華大去年產生的數據較于美國最大的基因庫相比,數量上是他們的十倍。如果我們產生的這些數據都投到國外的基因庫里,對于自己來說,不僅信息的傳遞安全方面可能有所顧慮,在信息管理、使用、教育以及交流方面也帶來不便,非常有必要建立屬于自己的基因庫,”華大基因發言人楊碧澄小姐說。
楊小姐提到在今年之前華大的數據都是遞交到國外的數據庫里面進行管理的。并且值得關注的是,深圳國家基因庫在深圳生命科學基因庫的基礎上組建,采用生物樣本庫和基因數據庫相結合的建設模式。專家稱,這種模式在國際上是一大創新,更加符合生命科學研究的規律和未來生物產業發展的需求。
業內人士預計,隨著深圳國家基因庫的組建,中國在生命科學研究及生物信息安全領域的水平將顯著提升,有望在生物云計算、基因數據產出存儲分析、生物樣本保存等方面形成中國標準,謀求國際話語權。
國家發改委的批復意見指出,深圳國家基因庫的主要任務是:研究制訂生物實驗樣本處理和基因數據分析的相關標準及技術規范,建立高效生物信息數據處理與儲存管理系統、可溯源性樣本管理系統,逐步建成具有國際先進水平的國家基因庫;圍繞醫藥、農業、微生物等產業的重點領域,建立基因資源研究開發的基礎支撐條件,開展技術服務和國際合作與交流,增強我國生物產業的創新能力。
市發改委有關負責人介紹,在2015年前,國家基因庫主要建設內容是儲存生物基因組、轉錄組和蛋白質組學數據的基因信息數據庫,構建高性能計算儲存集群系統,實現對數據總量達Eb(1018字節)量級的訪問支持;建設完善生物樣本庫及配套的自動化樣本處理流水線,完成保存300萬份可溯源的生物實驗樣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