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迎仿沒有想到,2010年他發表在深圳新聞網的一個貼子——《來深18年,回憶那些令人熱血沸騰的口號》會在深圳乃至全國引起巨大反響,繼而直接引發“深圳十大觀念”大熱評以及《深圳十大觀念》一書的出版。“我是改革開放的受益者,在深圳特區成立30周年之際,當我回想改革開放時,腦海里第一時間冒出來的就是當年那些響亮的口號”,他是這么解釋發帖的緣由。
以這一帖子為源頭,深圳發起“深圳最有影響力十大觀念”評選,在公眾網絡投票評選基礎上,組織由15位專家、學者和資深媒體人組成的評委會對進入“決選”的30條候選深圳觀念進行討論投票,并按網絡評選和專家評委會評選權重各占50%的比例評選出了最有影響力十大觀念。其中,最有代表性、最能反映特區成立早期深圳精神的觀念——“時間就是金錢,效率就是生命”成為“深圳最有影響力十大觀念”之首,最能反映“發展才是硬道理”這一時代主題的觀念——“空談誤國,實干興邦”緊隨其后。還有成為深圳自我激勵、勇做改革開放排頭兵堅定信念的“敢為天下先”、“改革創新是深圳的根深圳的魂”、“讓城市因熱愛讀書而受人尊重”、“鼓勵創新,寬容失敗”、“實現市民文化權利”、“送人玫瑰,手有余香”、“深圳,與世界沒有距離”、“來了,就是深圳人”等影響深圳人的口號列入“十大”榜單。
9月10日上午,由人民網、新華網、光明網、中國經濟網、中國新聞網、中國廣播網、中青在線、中國日報網、中國新聞出版網等9家中央新聞網站組成的采訪團與“深圳十大觀念”評選活動的發起與組織者展開對話。”。趙迎仿表示,深圳是一片熱土,在這里只要腳踏實地,每個人就能實現自己的理想。他說他最喜歡的就是“來了,就是深圳人”這句口號。“親切,有號召力”,他說。
從最初一個帖子到數萬網友參與,從網絡到報紙再到集結成書,從民間到政府,從深圳到全國……深圳觀念在不斷傳遞中得到傳承與提升。作為“深圳十大觀念”誕生的網上二傳手,深圳新聞網總編輯王堯表示,深圳是中國最互聯網的城市,而“深圳十大觀念”的產生,要感謝網絡的力量。是網絡的平臺讓民間的聲音和政府的想法得到了空前一致的表達。
“觀念必須是被人相信且被人踐行的時候才能夠形成動力。而深圳十大觀念正是被深圳人相信并踐行的觀念。”深圳報業集團總編輯宣柱錫談到,這種觀念能夠成為推動深圳人發展、推動城市發展的觀念。深圳是改革開放的試驗田,十大觀念雖然誕生在深圳,但反映了改革開放的共識,它不僅屬于深圳,還屬于全國,也能成為核心價值觀的有機組成部分,能夠真正指導全國人民的人生,能夠推動各項工作的發展。
駐深新聞工作者協會主席、“深圳十大觀念”采訪團團長易運文在深工作多年,親眼見證了深圳觀念怎么影響了一代又一代的深圳人。他表示,深圳扮演了中國改革開放窗口的角色,對中國的貢獻是多方面的,但最重要的貢獻是觀念的變革。1981年,作為中國改革開放“試管嬰兒”的蛇口工業區首先提出了“時間就是金錢,效率就是生命”的口號,這種務實、理性,體現了市場經濟交換價值和效益理念的觀念,對于此前從來都是諱言談錢中國人來說,是一道思想的閃電,讓人們目一新眼前一亮。從此開始,深圳產生了三天一層樓的“深圳速度”,用十年時間將一個小漁村變成一座“不夜城”,創造了舉世聞名的“深圳奇跡”,這就是觀念的力量。
座談會主持人、深圳市互聯網信息辦公室主任鐘海帆這樣評論“深圳十大觀念”的現實意義:“一座城市,一個時代,不能僅僅留下讓人矚目的物質財富。我們需要探求突飛猛進的巨變背后究竟有著怎樣的精神動力?我們今后的發展歷程,有將有怎樣的觀念陪伴同行?這便是‘十大觀念’對于深圳,對于我們這個時代的意義與價值。”(記者 陳虹 馮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