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上黃金產業
打出天津郵輪旅游品牌
郵輪產業被譽為“漂浮在海上的黃金產業”,歐美郵輪經濟的發展已經十分成熟,但對我國而言,這個黃金產業卻可謂是“新貴”。巨大的市場潛力使得這一產業正成為中國沿海城市競相“搶灘”發展的新興產業,面對激烈的競爭,天津郵輪產業又該怎樣突出重圍呢?
張振東在談及天津郵輪母港建設時特別提到,由于郵輪游客來自世界各地,國外游客選擇天津,更多程度是受到了北京旅游資源和中國文化的吸引,所以在港區規劃建設時,為防止同質化,特別考慮了突出中國特色的飲食、展覽、娛樂表演、旅游紀念品展賣等內容,其中還著重突出了津京兩地的特色文化。
中國旅游協會休閑度假分會副秘書長徐挺表示,天津郵輪產業呈現高速發展狀態是一種必然,首先天津的硬件優勢非常明顯,母港設施完善且具有前瞻性,同時又有北方重要出海口、客源地和津京冀綜合經濟實力等多項先決條件的支撐,這對國際郵輪公司和郵輪市場都具有強大的吸引力。此外,天津與北京的距離優勢,也方便了市場的進一步開放。但是,周邊配套娛樂設施的建設,天津還需要進一步趕上,不過這也是新興旅游項目建設初期的必經階段。在軟件方面,天津還需要進一步加強,如旅游產品的策劃、旅游服務的標準化等等,這也是我國郵輪市場都面臨的問題。此外,產品營銷方面,目前也是天津郵輪市場的軟肋,可以說產品銷售規模決定了市場規模。郵輪產業的主要環節是在海上,目前主要控制在一些國際郵輪公司手中。如何讓郵輪產業為口岸城市帶來更大的經濟效益是值得人們去思考的,想要分一杯羹,就必須對郵輪市場進一步拓展,發展相關產業鏈。在法國有“通向巴黎之路”這樣一種郵輪旅游產品,即巴黎1日游或2日游后再開始海上郵輪旅游。那么我們是不是也可以開發出海上郵輪旅游加京津旅游等線路呢?讓郵輪旅游落地,對于喜歡目的地游的中國游客來說是增加了景點,對于國外游客來說則增加了了解中國文化的內容,其吸引力是巨大的。
徐挺還透露,在與國外某郵輪公司亞太地區負責人接觸時,對方表示公司收入的30%都投入到中國市場的營銷之中。這說明國外市場認同中國市場、相信中國市場。那么,如何在如此龐大的市場中站穩腳跟、打出天津的牌子,天津需要在旅游產品研發、政策支持等方面有更多的創新和突破。
來源:天津日報 編輯:孫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