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總理對坐落于天津濱海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的未來科技城有一個很好的定位,這就是‘智慧經濟城,創新先導城’。這是對天津下一步產業發展、經濟發展以及創新驅動的定位。”天津濱海高新區副區長劉力日前在天津大學-漢柏科技“應用數學聯合實驗室”成立現場接受中國日報記者專訪時表示。
人才技術支撐未來經濟發展
“濱海高新區經過20多年的建設,積累了經濟實力和發展經驗,今后的經濟發展將更多的依靠創新驅動,依靠人才和技術的增長。”劉力告訴記者。
據介紹,在人才戰略方面,濱海高新區有很多院士正在以不同的方式和企業進行共同創新;高新區的博士、碩士及本科畢業生的比例遠遠高于全市平均比例;專科以上的員工也占到員工總數的50%以上。
據劉力介紹,高新區近年更加注重海外高層次人才的引進工作。“很多在海外留學的人才滿懷報國熱情回來,帶著在國外學習的知識以及在國外行業打拼多年的經驗回國。這些人實際上基本上是兩手空空帶著腦子回來的,他們完全是依靠技術和智力創業。”
對此,濱海高新區給他們提供了很好的環境,提供了一個施展才能的機會。未來科技城將實施一個更高層次更大規模的人才聚集計劃,包括國有企業、海外高層次人才、大學和院所的科技人才。
專利產業化驅動
“企業專利是未來科技城創新能力的另一個指標。高新區近幾年申請專利的數量一直在全國高新區保持前兩位的水平。絕大部分科技型企業都有專利,有的甚至有上百項專利,應該說高新區的企業在市場上暢銷的產品、服務都有自己的技術支持。”劉力介紹說。
高新區絕大多數產值都是靠專利產品支撐的,這可以體現企業創新的經濟效果。在劉力看來,企業對專利的追求實際上是對市場效益的追求,最后也體現為企業的經營效果。
“很多大學和院所存在專利鎖在抽屜里的問題,但高新區的企業基本不存在這個問題。人才到這來施展才能,實際上不是在象牙塔里搞科研,而是同經濟社會的發展緊密結合,把聰明才智迅速轉化為經濟社會發展所需。”
據介紹,濱海高新區的專利產業化程度在全國占前幾位。劉力介紹說:“在創新方面,中關村排第一,而我們離北京近,應該說是近水樓臺。北京的科研和教學實力在前五年開始已經大幅度向天津輻射,這體現在一些校企的合作上。”
剛成立不久的天津大學-漢柏科技“應用數學聯合實驗室”就是利用漢柏科技有限公司為其提供的每年不少于200萬元、5年內不少于1000萬元的研究經費,從雙方現有先進成熟的技術中,探索符合雙方發展方向的科研成果,通過成果的共享或轉讓,實現社會生產力的轉化。
在科研成果的轉化方面,漢柏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彭海帆表示,漢柏與天津大學成立的“應用數學聯合實驗室”,將會成為利用應用數學理論解決信息產業中關鍵性技術問題的業界典范,從而加強漢柏在云計算、移動互聯網等技術和應用上的創新,真正的將科研成果轉化為生產力。 (記者 張余)
實習編輯:范文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