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0日,天津市召開2012年經濟統計新聞發布會,天津市統計局副局長張強和天津市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副主任龔鐵鷹介紹了2012年全市經濟運行情況,并回答記者提問。
2012年,天津全市上下積極貫徹落實中央各項宏觀調控政策,堅持主題主線主攻方向,堅持穩中求進、穩中求好、穩中求快的工作總基調,深入開展“調結構、惠民生、上水平”活動,積極推進轉型發展,努力克服國內外市場需求不足的困難,全市經濟保持平穩較快增長,實現速度質量效益統一,主要經濟指標增幅繼續保持全國前列。
2012年全市實現生產總值12885.18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13.8%。自主創新能力不斷提升。全年新增科技型中小企業13923家,累計達到34963家。節能降耗扎實推進。全市萬元GDP能耗預計比上年下降4%以上,超額完成全年節能降耗目標任務;規模以上工業單位增加值能耗下降13.2%。
財政收入保持較快增長。全年地方一般預算收入1760.02億元,增長21.0%。企業效益逐步向好,1-11月份全市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主營業務收入21420.69億元,增長13.0%;實現利稅總額2231.94億元, 增長9.3%。
都市型現代農業穩步發展,糧食生產克服異常天氣影響全年總產量161.76萬噸,與上年基本持平,主要農副產品產量繼續增長。工業保持平穩較快增長。全年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23250.54億元,增長14.9%,工業增加值增長16.1%。戰略性新興產業快速發展,國家級新型工業化示范基地達到6個,產業聚集效應進一步顯現。
主要服務行業增勢較好。全年批發零售業商品銷售總額增長22.0%;公路貨物周轉量增長23.5%;港口吞吐量4.77億噸,增長5.2%;集裝箱吞吐量1230.30萬標箱,增長6.2%,內陸“無水港”發展到23個;機場旅客吞吐量814.00萬人次,增長7.8%,機場貨郵吞吐量19.43萬噸,增長6.2%;接待入境旅游者234.00萬人次,增長16.7%,旅游外匯收入21.40億美元,增長22.0%。新興服務業發展駛入快車道。截至年末,全市稅收超億元的樓宇預計達到90座;全年服務外包執行額12.3億美元,增長1.0倍。
投資需求增長較快。全年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8871.31億元,增長18.1%。民間投資增勢強勁,完成投資4105.48億元,增長32.8%,占全社會投資的46.3%。房地產市場基本穩定,房地產開發投資1260.00億元,增長16.7%。消費市場交易活躍。全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3921.43億元,增長15.5%。外貿進出口規模繼續擴大。全年外貿進出口總額1156.23億美元,增長11.8%。
內引外聯到位資金增長較快。全年新批外商投資企業632家,合同外資額185.85億美元,增長10.4%;實際直接利用外資150.16億美元,增長15.0%。金融存貸款平穩增長。截至年末,全市金融機構(含外資)本外幣各項貸款余額18396.81億元,增長15.5%,全年新增貸款2466.30億元,比上年多增303.33億元。各項存款余額20293.79億元,增長15.4%,全年新增存款2725.60億元,比上年多增1631.23億元。
濱海新區開發開放全面推進,龍頭帶動作用明顯增強。全年濱海新區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14416.75億元,增長15.8%。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4453.3億元,增長20.3%;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015.36億元,增長15.6%;實際直接利用外資98.41億美元,增長15.8%。重點項目建設進展順利。中際裝備、鉅寶電子、西子電梯等71個工業重大項目建成,長城汽車一期、鴻富錦基地等項目已經投產,長城汽車二期、大眾變速箱、久益環球采礦機械、聯合利華等項目開工建設;334個重大服務業項目正在加快實施。
中心城區高端服務業集聚發展,公共服務功能進一步提升,一批特色街區和商貿綜合體建成運營,地鐵2、3、9號線實現聯網運營。郊區縣示范工業園區、農業產業園區、農村居住社區“三區”聯動發展,累計建設示范工業園區31個,建成現代農業示范園區21個、養殖示范園區155個,累計建設示范小城鎮43個,45萬農民遷入新居。
城鄉居民收入保持兩位數增長。全年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9626元,增長10.1%。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537元,增長13.8%。就業形勢基本穩定,全年全市新增就業47.3萬人,增長0.4%。民生領域投入快速增長,財政資金用于民生領域的支出占到全部財政支出的七成以上。全市保障性住房投資227.83億元,占全市住宅投資的27.0%。
居民消費價格漲幅自2月份開始持續回落,全年居民消費價格同比上漲2.7%,漲幅比上年回落2.2個百分點。生產價格同比下降,全年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下降3.0%。
(楊曉帆 王宇珂)